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乡村土地资源整合模式:土地流转与整治 收藏
乡村土地资源整合模式:土地流转与整治

乡村土地资源整合模式:土地流转与整治

作     者:张仕超 李治猛 魏朝富 ZHANG Shi-chao;LI Zhi-meng;WEI Chao-fu

作者机构: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部西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5 重庆高新工程勘察设计院重庆400042 

基  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J11B02) 西南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kb2011012) 

出 版 物:《广东农业科学》 (Guang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 卷 期:2014年第41卷第9期

页      码:229-236页

摘      要:受耕地细碎化、宅基地空置化、土地利用粗放化、耕地保护严峻化和新型四化同步推进的多维驱动影响,乡村土地顺畅流转并带动城乡资源高效整合成为我国土地流转与土地整治互动机制创新的难点。为此,从土地产权流转、农用地整治和建设用地整治三个层面,论述了乡村土地资源整合模式。研究表明:土地流转是土地使用权转移和收益再分配,农用地整治是土地自然属性与利用方式的重构和调整,而居民点复垦、新村建设和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城乡建设用地的布局优化和整体效用的提升。尽管从土地产权和工程改造层面,构建了特定区域或特定目标的土地产权流转模式和田-水-路-林-村工程建设模式,但尚未形成"协调、互动、统筹"土地流转与资源整合模式体系。因此,如何将土地流转与土地整治融为一体,通过政策引导与工程改造双向加力,搭建城乡资源高效整合和双向流动的统筹链,成为土地流转与资源整合耦合模式创新的关键点。而该模式的创新发展,既应突破土地流转体制障碍,又应突破新增耕地受路、沟、渠、林等占用多且乱的限制,农业产业化受土地细碎化、基础设施薄弱化的限制,城乡建设用地受置换不对接的限制,还应吻合区域自然-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现实发展态势。

主 题 词:乡村土地 资源整合 土地流转模式 土地整治模式 

学科分类:08[工学] 09[农学] 0903[农学-动物生产类] 083306[083306] 0833[0833] 

D O I:10.3969/j.issn.1004-874X.2014.09.053

馆 藏 号:203904626...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