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乡村振兴学术笔谈 收藏
乡村振兴学术笔谈

乡村振兴学术笔谈

作     者:肖大威 陈晨 耿虹 蔡穗虹 王竹 陆琦 XIAO Da-wei;CHEN Chen;GENG Hong;CAI Sui-hong;WANG Zhu;LU Qi

作者机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发展研究中心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出 版 物:《南方建筑》 (South Architecture)

年 卷 期:2020年第2期

页      码:56-61页

摘      要:从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相关文件指引,再到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策略,乡村问题一直都被国家高度关注.为助力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本刊编辑部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组织学术笔谈,邀请了六位专家学者就乡村规划或建设中的重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针对我国乡村的经济发展与生活环境两方面的共性问题,肖大威教授提出要统筹内外资源协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促进乡村提升内生动力,以支撑带动地区经济,并且重视乡村与外界的网络联系,将乡村自身的发展与城镇化结合,实现乡村"宜业"建设.同时,改善乡村物质空间,注重文化传承,积极探寻"宜居"模式,实现"宜业宜居"的建设与发展.关于大城市周边地区乡村振兴,陈晨副教授认为应充分利用大城市"以城带乡"和挖掘乡村地区"内生发展"两种动力.一方面,善用城市对乡村的带动作用,找准乡村发展的定位;另一方面,根据大城市周边乡村地区的产业基础,挖掘具有根植性的地方产业,善用社会资本和人才优势,统筹规划,破解土地发展的瓶颈.贫困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耿虹教授指出可以采用"产业在地性培育、空间适应性建设、文化活态性传承"的振兴路径,即首先以脱贫与发展为根本目标,推动乡村产业向可持续的培育发育形态转型,提升乡村产业抗性;同时通过有序组织乡村空间建设,促进生产与生态发展,保障生活环境健康与安全,并为保护与传承乡村文化创建新的适应性设施环境与景观环境,进而保证乡村振兴总体目标的稳步实现.为了解决以往乡村规划不落地的问题,蔡穗虹主任提出创新性的规划模式,包括充分衔接县和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不能触碰管控底线;用好政策组合拳,提高村庄规划对乡村振兴的空间响应;盘活零散低效闲置的建设用地,为农村发展新需求提供空间;采用镇域统筹、镇村联动的编制方法,促进乡村地区合力发展;推动村庄规划成果入库备案,提高管理水平等一系列措施.王竹教授从"阿者科"村实际建设中总结经验,表示乡村振兴不能以"任务和指标"为导向,不能自上而下,而应是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开展"上下双向联动、体制内外结合"的组织机制创新,最终达到"再造本土"的目标,推动乡村振兴真实下的"经营与永居".针对乡村发展过程乡村景观剧变的现象,陆琦教授提出了"山水·田·居"的乡村景观营造模式,其中,"山水"表征的是自然景观,强调保护生态;"田"表征的是生产景观,在生产方式改变的情况下,新形成的生产场地也应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的对话性;"居"表征的是聚落景观,也是乡村景观营建的关键.如上述专家所述,乡村振兴涉及乡村的产业发展、生态保护、人居环境、文化传承、乡村治理等诸多方面,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主 题 词:乡村振兴 产业发展 文化传承 精准扶贫 乡村景观 生态保护 

学科分类:082803[082803] 08[工学] 0828[工学-建筑类] 081304[081304] 0813[工学-化工与制药类] 0833[0833] 

D O I:10.3969/j.issn.1000-0232.2020.02.056

馆 藏 号:203906731...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