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不同品种(系)、定植期及摘心方案的茶药菊产量比较 收藏
不同品种(系)、定植期及摘心方案的茶药菊产量比较

不同品种(系)、定植期及摘心方案的茶药菊产量比较

作     者:栾新生 陈发棣 房伟民 史亚东 陈素梅 张飞 管志勇 LUAN Xin-sheng;CHEN Fa-di;FANG Wei-min;SHI Ya-dong;CHEN Su-mei;ZHANG Fei;GUAN Zhi-yong

作者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农业部景观设计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5 安徽菊泰滁菊草本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滁州239000 

基  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403039) 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CX(17)3036] 

出 版 物:《中药材》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年 卷 期:2019年第42卷第8期

页      码:1711-1718页

摘      要:目的:比较5个茶用和药用菊新品种(系)‘苏菊6号’、‘苏菊9号’、‘CH7-12’、‘CH7-18’、‘CH7-32’的产量水平并筛选出适宜高产的定植期和摘心方案。方法:试验采用三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三个主区为早、中、晚3个定植期,分别是5月7日、5月27日、6月13日,裂区为5个茶药菊新品种(系),裂裂区为4种摘心方案,分别为不摘心,早一次摘心,晚一次摘心,二次摘心,于盛花期测量株高、冠幅、单株花数、花径、单花鲜重和单株产量,比较不同栽培措施的差异。结果:‘苏菊9号’、‘CH7-12’和‘CH7-18’为高产品种(系),产量高于其余2个品种(系)。5月27日定植、生长期二次摘心处理下5个新品种(系)的生长、开花指标及单株产量显著优于其它处理。随着摘心时间的推迟,株高显著降低,二次摘心后冠幅、单株花数、单株产量和估算产量最高,较不摘心依次提高27.6%、50.4%、41.0%和50.0%,但株高较不摘心降低30.7%。结论:品种(系)、定植期、摘心方案三个因素对茶药菊生长性状和产量性状影响作用的大小依次为:定植期>品种>摘心。

主 题 词:新品种(系) 茶药菊 定植期 摘心次数 产量 

学科分类:1008[医学-中药学类] 10[医学] 

D O I:10.13863/j.issn1001-4454.2019.08.001

馆 藏 号:203927805...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