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汉墓羽人与南朝“中国化”飞天——墓葬系统象征符号的新发展 收藏
汉墓羽人与南朝“中国化”飞天——墓葬系统象征符号的新发展

汉墓羽人与南朝“中国化”飞天——墓葬系统象征符号的新发展

作     者:王诗晓 Wang Shixiao

作者机构: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96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中国宗教美术史》”(17ZDA23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宗教美术考古编年史(1949-2016)”(17AZJ002) 江苏省创新计划项目“经济新常态下江苏民间艺术产业范式转型研究”(KYZZ16-0110)阶段性成果 

出 版 物:《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 卷 期:2020年第41卷第6期

页      码:30-35页

摘      要:羽人与飞天分属于两个宗教系统,伴随着佛教下移进入墓葬,跣足、裸身、头戴宝冠的西域飞天被去裸露化、秀骨清相的“中国化”飞天替代,儒家礼仪制约下的飞天中国化最终在南朝墓葬中完成,并对此后的佛教艺术产生深远影响。由图像系统发生路径看,印度飞天与汉墓羽人共同成为南朝时期中国化飞天图像系统发生树的“根”,而羽人图像显然对于中国化飞天影响更加深远。从图像形制看,南朝时期中国化飞天形象已经与印度佛教飞天艺术母体大相径庭,儒家审美偏好与礼仪规则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由图像系统的发生关系看,南朝时期“中国化”飞天在形制上以汉墓羽人常见范式为粉本;在符号功能上,南朝“中国化”飞天除了继承汉墓羽人界定墓室时空超凡特性,指向“不死之境”以外,佛教信仰的介入与净土信仰的流行,又使他们兼具往生净土的宗教功能。此时“羽人”作为墓葬仪式话语系统的重要一环,显然无法适应东晋南朝时期佛教进入墓葬系统的新变化。由汉代的“羽人”过渡到魏晋南北朝时的“中国化飞天”,实则是墓葬信仰发展的内在要求之必然。

主 题 词:羽人 中国化飞天 符号 墓葬信仰 图像系统 

学科分类:13[艺术学] 1301[艺术学-艺术学理论类] 

核心收录:

馆 藏 号:203931008...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