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无泵型体外人工肺辅助技术对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模型的通气支持 收藏
无泵型体外人工肺辅助技术对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模型的通气支持

无泵型体外人工肺辅助技术对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模型的通气支持

作     者:田玉麟 黑飞龙 王寿世 龙村 Tian Yu-lin;Hei Fei-long;Wang Shou-shi;Long Cun

作者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麻醉科北京市100037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体外循环科北京市100037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0792) 

出 版 物:《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ve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年 卷 期:2008年第12卷第17期

页      码:3217-3220页

摘      要:背景:使用无泵型体外肺辅助技术进行气体交换可有效进行体外氧合呼吸支持,使患肺休息,再逐步恢复正常功能。目的:观察无泵型体外肺辅助技术对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模型的通气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实验,于2006-06/09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杂种犬6只,雄性,体质量(22.66±1.21)kg。呼吸机Servo 900c(Siemons Elema公司,德国);流量仪(美敦力,探针FP-32E,传感器TX50);血气分析仪(Nova biomedical200,美国);低阻力膜肺(Nova Breath0.5,德国);血流动力学监护仪(飞利浦MP50,美国)。方法:实验动物使用戊巴比妥30mg/kg麻醉后,静脉推注油酸0.08-0.10mL/kg,以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26.6kPa(200mmHg)为标准建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模型,在成功建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模型后,经一侧颈动脉与股静脉连接无泵型体外肺辅助系统,进行通气支持,对比支持前后动脉血气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记录无泵型体外肺辅助通气模型呼吸支持前后犬的动脉血氧饱和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结果:无泵型体外肺辅助模型通气前动脉血氧分压(6.17±0.45)kPa,动脉血氧饱和度为(80.47±3.70)%,通气后动脉血氧分压(8.47±0.47)kPa,动脉血氧饱和度为(94.65±1.48)%,无泵型体外肺辅助支持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二氧化碳分压由(4.71±0.23)kPa降为(2.57±0.19)kPa(P〈0.01)。结论:无泵型体外肺辅助技术可以对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模型的损伤肺进行有效支持。

主 题 词:无泵型体外肺辅助技术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氧饱和度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类] 100201[100201] 10[医学] 

D O I:10.3321/j.issn:1673-8225.2008.17.046

馆 藏 号:203932683...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