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20世纪30至40年代中国近代本土建筑学者对包豪斯的主动译介与认知 收藏
20世纪30至40年代中国近代本土建筑学者对包豪斯的主动译介与认知

20世纪30至40年代中国近代本土建筑学者对包豪斯的主动译介与认知

作     者:周予希 [德]哥特·格鲁宁 ZHOU Yu-xi;〔German〕Gert Groening

作者机构: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上海200240 柏林工业大学大都市研究中心德国柏林10623 柏林艺术大学设计历史与理论研究所德国柏林10595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文化景观遗产的‘文化DNA'提取及其景观艺术表达方法研究”(项目编号:15BG083)阶段性成果 上海交通大学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资助课题“东方设计学研究”(项目编号:WF420320002)阶段性成果 中国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项目编号:201806230129)阶段性成果之一 

出 版 物:《艺术百家》 (Hundred Schools In Arts)

年 卷 期:2020年第36卷第1期

页      码:180-186页

摘      要:20世纪30至40年代,伴随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传入,中国本土的青年建筑学者率先、主动地将包豪斯纳入研究之中——从简单的描述到对包豪斯教育体系与实践的评述,认知由浅入深,并受到同期日本相关研究的显著影响。在建筑领域,实践层面的设计创作和教育探索以及基于文本层面的译介工作共同积极推动了包豪斯在近代中国的传播。

主 题 词:设计艺术 包豪斯 近代中国 建筑学者 设计文献 

学科分类:1305[艺术学-设计学类] 1304[艺术学-美术学类] 13[艺术学] 

核心收录:

馆 藏 号:203935842...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