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洪湖碘泡虫单管半巢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收藏
洪湖碘泡虫单管半巢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洪湖碘泡虫单管半巢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作     者:杨坤 高志鹏 习丙文 陈凯 谢骏 潘良坤 YANG Kun;GAO Zhipeng;XI Bingwen;CHEN Kai;XIE Jun;PAN Liangkun

作者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江苏无锡21408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江苏无锡214081 

基  金:农业农村部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45)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19JBFZ08) 

出 版 物:《中国水产科学》 (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

年 卷 期:2020年第27卷第8期

页      码:927-933页

摘      要:在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Bloch)养殖过程中,因感染洪湖碘泡虫(Myxobolus honghuensis)引起的"喉孢子虫病"常会导致池塘养殖苗种和成鱼大量死亡。因此,建立一种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和易于操作的检测方法对于该病的早期诊断以及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洪湖碘泡虫18SrDNA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两组特异性引物,通过外引物组和单条内引物组合及条件优化,建立了洪湖碘泡虫单管半巢式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及临床应用分别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该检测方法特异性好,只有洪湖碘泡虫扩增为阳性,瓶囊碘泡虫(Myxobolus ampullicapsulatus)、吴李碘泡虫(Myxobolus wulii)、武汉单极虫(Thelohanellus wuhanensis)及异育银鲫肌肉样品等均为阴性;最低检测灵敏度极限为4.2copy/μL;对疫区养殖池塘健康异育银鲫的卵巢、肾脏及脾脏组织样品检测发现洪湖碘泡虫阳性率分别为40%、32%和8%,检出率显著高于普通PCR。因此,本研究所建立的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应用于洪湖碘泡虫的早期快速检测。

主 题 词:异育银鲫 洪湖碘泡虫 PCR 喉孢子虫病 

学科分类:0906[农学-水产类] 09[农学] 

核心收录:

D O I:10.3724/SP.J.1118.2020.19350

馆 藏 号:203961208...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