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测量国人离体肩胛盂扭转角 收藏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测量国人离体肩胛盂扭转角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测量国人离体肩胛盂扭转角

作     者:李锦青 王健 唐康来 LI Jin-qing;WANG Jian;TANG Kang-lai

作者机构:解放军324医院医学影像科重庆400020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放射科重庆400038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骨科重庆400038 

基  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2004BB5245) 

出 版 物:《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年 卷 期:2010年第26卷第1期

页      码:161-163页

摘      要:目的探讨应用MSCT后处理技术测量肩胛盂扭转角的方法。方法收集成人肩胛骨干标本50个、成人肩关节防腐湿标本50个,用16层螺旋CT扫描仪扫描,行轴位厚层、薄层多平面重组(MPR)测量肩胛盂扭转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肩胛盂扭转角厚层MPR和薄层MPR测量值配对t检验统计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肩胛骨干、湿标本盂扭转角测值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厚层MPR测量肩胛骨干标本盂扭转角(-0.40±4.10)°,肩关节防腐湿标本盂扭转角(-3.00±4.49)°;薄层MPR测量肩胛骨干标本盂扭转角(-0.34±4.21)°,肩关节防腐湿标本盂扭转角(-2.70±4.54)°。结论多层螺旋CT厚层MPR测量肩胛盂扭转角简单、快捷。肩胛骨干、湿标本盂扭转角差异较大,肩胛骨扭转角呈后倾近3°,在肩关节假体设计中应考虑该解剖特点。

主 题 词:肩胛盂 扭转角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假体 

学科分类:0831[工学-公安技术类] 100207[100207]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类] 1002[医学-临床医学类] 1001[医学-基础医学] 08[工学] 100101[100101] 1010[医学-医学技术类] 100106[100106] 100602[100602] 10[医学] 

核心收录:

D O I:10.13929/j.1003-3289.2010.01.064

馆 藏 号:203973791...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