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浅析《牧神午后前奏曲》第一主题及主题变形的特点 收藏
浅析《牧神午后前奏曲》第一主题及主题变形的特点

浅析《牧神午后前奏曲》第一主题及主题变形的特点

作     者:杨佳祺 

作者机构: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出 版 物:《戏剧之家》 (Home Drama)

年 卷 期:2020年第26期

页      码:43-44页

摘      要:阿施尔·克罗德·德彪西是19世纪末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缔造了印象主义音乐,是20世纪调性模糊、无调性音乐的先驱者,甚至对十二音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德彪西管弦乐作品中的音色丰富多彩且音响效果独特,不论是整体音乐的布局还是乐队的配器法等都具有鲜明的特点。《牧神午后前奏曲》的成功标志着印象派的音乐风格逐步走向成熟。笔者通过对《牧神午后前奏曲》第一主题及主题变形的分析,在乐队、织体形态,以及音色布局上的变化等方面,浅析主题变形的特点。

主 题 词:德彪西 印象主义 牧神午后 配器 色彩性 主题变形 

学科分类:13[艺术学] 1302[艺术学-音乐与舞蹈学类] 

馆 藏 号:203973838...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