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民勤青土湖盐碱化退耕地天然植被的演替特征 收藏
民勤青土湖盐碱化退耕地天然植被的演替特征

民勤青土湖盐碱化退耕地天然植被的演替特征

作     者:严子柱 尉秋实 李得禄 郭树江 王多泽 汪媛艳 Yan Zizhu;Yu Qiushi;Li Delu;Guo Shujiang;Wang Duoze;Wang Yuanyan

作者机构:民勤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甘肃民勤733300 甘肃省荒漠化及风沙危害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兰州730070 

基  金:甘肃省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项目"沙生植物保护利用科技创新团队"(1207TTCA002) 甘肃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荒漠植物种子标本室与冷藏库建设"(1207TTCA327) 

出 版 物:《中国农学通报》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年 卷 期:2014年第30卷第16期

页      码:1-6页

摘      要:本研究通过调查民勤青土湖地区,不同年代退耕的盐碱化土地上植被的组成、结构、数量等群落学特征,旨在探索盐碱化退耕地上植被的演替规律。结果表明:盐碱化退耕地上首先入侵的是大量多年生草本植物和1年生草本植物,以后逐渐向灌木群落类型过度,直到形成相对稳定的灌木、半灌木群落。退耕初期以耐盐性草本植物占优势,随着退耕时间的延长,草本植物逐渐消减,群落向灌木类型发展,形成以黑果枸杞或黄毛头为主的单优群落,在部分区段形成黑果枸杞和黄毛头为共优种的群落类型。退耕初期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较高,随着退耕时间的延长,物种丰富度和Simpson指数均降低,最终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优势种群的生态优势度随退耕时间的变长而提高,反映了盐碱化退耕地上群落向单一化类型演替的趋势。由黑果枸杞或黄毛头为优势种形成的灌木群落是民勤盐碱化退耕地上形成的2种比较稳定的群落类型,其优势种(黑果枸杞、黄毛头)的密度分别为23100株/hm2和31500株/hm2。

主 题 词:盐碱化退耕地 民勤 植被演替 重要值 物种多样性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3[农学-动物生产类] 

馆 藏 号:203981436...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