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水浒传》契约精神的悲剧性呈现 收藏
《水浒传》契约精神的悲剧性呈现

《水浒传》契约精神的悲剧性呈现

作     者:宋铮 Song Zheng

作者机构: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辽宁沈阳110036 

基  金: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L18BXW006)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5M57132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YJC760069) 

出 版 物:《学术探索》 (Academic Exploration)

年 卷 期:2020年第11期

页      码:125-130页

摘      要:维新运动前后,国人就已经注意到《水浒传》中隐伏着一定的"契约精神",这与西方的现代民主法治思潮有着一定的相通度。从"契约"的角度出发探究《水浒传》的艺术性与思想性的关系,则会有一系列新的发现:第一,《水浒传》在起点上,将"陈桥让位"与"误走妖魔"并置,其中传递出来的"合意"与"自由"的精神,正是达成契约的前提。第二,丹书铁券与石碣的反复出现,可视为契约精神的贯穿。第三,作为《水浒传》最大关节的聚义,正是契约精神的集中演示。"水浒契约"将"身份"与"目的"绑定,将"身份契约"凌驾于"目的契约"之上,悲剧性地呈现为结拜,是受它的时代所限。梁山好汉之所以屡屡成为触犯刑律的"罪犯",沦为难逃恶性循环的"魔君",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被当成了"伦理意义上"的"不法者"。梁山好汉对"水浒契约"的创制及近于病态的依赖,其实是一群失伦者的身份重建行为。

主 题 词:水浒契约 结拜 囚徒困境 伦理英雄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类] 050105[050105] 05[文学] 

馆 藏 号:203988804...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