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从药物剂型创新与发展看临床疗效 收藏
从药物剂型创新与发展看临床疗效

从药物剂型创新与发展看临床疗效

作     者:董联刚 王冰 郭振芳 

作者机构:山西省太谷县人民医院药剂科030800 山西省城县人民医院药剂科030000 山西省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030800 

出 版 物:《重庆医学》 (Chongqing medicine)

年 卷 期:2004年第33卷第12期

页      码:1910-1911页

摘      要:中药在长期防病治病,保障人民健康与疾病作斗争中发挥了主要作用.中药有标本兼治,不良反应(ADR)小的特点.近年来一些厂商和媒体,在影视广告宣传中,夸大了其疗效作用,掩盖了ADR,误导了一些人对中药的正确认识,其实中药引起的ADR早已存在,涉及的品种也较广泛[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提高,以化学、生理、药剂、毒理及药代动力学等方面综合探讨研究发现,中药在体内代谢中产生的疗效和毒性也有相加、协同和拮抗作用.在复方制剂中有效成分和杂质,作为抗原和半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病理免疫反应,如发热、过敏反应等.从全国首届中毒与急救学术会议文集(论文集)来看,药物中毒人数非常惊人,中药中毒者约3 000余人,死亡率约4.1%,如雷公藤,又名断肠草,主含雷公藤内酯醇(triptoride,TP),又称雷公藤甲素,其化学成分40余种,TP是其主要的活性成分,也是主要的毒性成分.抗菌谱较广,对金葡萄、真菌、枯草杆菌等48种细菌有抑制作用.能抑制T细胞凋亡,其作用方式与激素有相似之处,但有其特异的地方,即TP与激素合用,可增加激素的疗效.对其活化的T细胞、淋巴细胞效应最强,因它的活性与毒性为一体[2],所以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也一致,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抗炎、抗免疫、抗肿瘤等作用,近来广泛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肾小球炎等.从论文集TP临床毒性反应528例,中毒死亡88例来看,雷公藤及其常规制剂如片剂、煎剂的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即阈剂量与最大效应剂量)差距较短,服用周期较长、安全范围较窄,一般不易被控制,易引起中毒,ADR多见于肾功能损害及男女生殖系统.如闭经[3]、月药失调、排卵受抑制、精子减少.据文献报道,曾有人服用雷公藤煎剂和灌肠,结果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尿崩、休克而死亡.雷公藤在临床应用中虽有一定的毒性,但疗效确切,仍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药物.

主 题 词:中药 药物剂型 ADR 临床疗效 药引 体内代谢 不良反应 化学 主要作用 媒体 

学科分类:100702[100702] 1007[医学-药学类]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类] 100706[100706] 100602[100602] 10[医学] 

D O I:10.3969/j.issn.1671-8348.2004.12.078

馆 藏 号:203992978...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