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中国-丝路国家基础设施连通性评估方法与格局 收藏
中国-丝路国家基础设施连通性评估方法与格局

中国-丝路国家基础设施连通性评估方法与格局

作     者:王成金 陈沛然 王姣娥 李娜 WANG Chengjin;CHEN Peiran;WANG Jiao'e;LI Na

作者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49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北京100875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信息中心北京100048 

基  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项目(XDA20010101)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ZDRW-ZS-2017-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1151) 

出 版 物:《地理研究》 (Geographical Research)

年 卷 期:2020年第39卷第12期

页      码:2685-2704页

摘      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不同区域之间空间网络形成的支撑,对区际生产要素流动、市场融合和资源配置具有重要作用,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和前提条件。立足于综合基础设施网络,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为分析地域,设计数理模型,评价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网络连通性,考察其基本特征与空间格局,然后分别从铁路、公路、航运、通讯、能源等各种基础设施方式的视角,分析了不同基础设施网络的互联互通水平,探讨了基础设施连通的类型分异及其主导因素,凝练基础设施连通的空间模式。主要结论如下:①从海陆属性来看,岛屿型国家与中国设施连通性最高,其次为综合型国家,内陆型国家最低。对国际区域而言,俄蒙和东南亚地区与中国的设施连通性最高,中东欧地区连通性最低。从国家尺度来看,俄罗斯和越南是与中国设施连通水平最高的国家,巴勒斯坦、东帝汶等5个国家与中国尚未形成设施连通性。从连通方式的构成来看,航运网络的连通性最高,其次为航空和光缆。②空间距离、连通方式和重大交通走廊共同主导了设施连通性的类型分异。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与中国的设施连通形成了四种典型模式,包括海陆融合型外缘连通模式、陆路通道直接连通模式、陆心内生性低水平连通模式、远距离不均衡连通模式。

主 题 词:中国 沿线国家 基础设施 互联互通 空间格局 

学科分类:02[经济学] 0201[经济学-经济学类] 020105[020105] 

核心收录:

D O I:10.11821/dlyj020200798

馆 藏 号:203993428...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