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间作栽培对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根际土壤真菌菌群结构的影响 收藏
间作栽培对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根际土壤真菌菌群结构的影响

间作栽培对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根际土壤真菌菌群结构的影响

作     者:张晓岗 刘萍 马琨 王娜 ZHANG Xiaogang;LIU Ping;MA Kun;WANG Na

作者机构:宁夏大学农学院银川750021 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系统恢复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银川750021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60132 31160104) 

出 版 物:《西北农业学报》 (Acta Agriculturae Boreali-occidentalis Sinica)

年 卷 期:2020年第29卷第12期

页      码:1875-1882页

摘      要:根据宁夏南部山区气候和作物的生长特点,设计马铃薯‖玉米(P‖M,行比分别为4∶1,3∶2,2∶3)、马铃薯‖蚕豆(P‖F,行比同前)、马铃薯不同品种(A‖B‖C,行比1∶1∶1)间作栽培模式,以马铃薯连作为对照,研究马铃薯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和菌群结构的变化,探寻能够减轻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连作障碍的有效栽培模式。采用基于18S rDNA的末端标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T-RFLP)技术研究不同间作栽培模式下马铃薯根际土壤真菌的菌群结构和多样性变化,构建真菌ITS克隆文库,利用Genbank数据库比对各栽培模式中ITS序列的测序结果,并作群落结构组成和功能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间作栽培后真菌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有不同程度降低;马铃薯与玉米、蚕豆间作后根际土壤真菌的物种丰富度在门、纲和目的分类学水平上与连作相比明显下降,菌群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成熟期马铃薯‖玉米3∶2行比间作模式与连作的差异最大,属的比例下降67.74%。间作栽培后,黑孢属(Nigrospora)、地丝霉属(Geomyces)、圆盘菌属(Orbilia)、枝顶孢属(Acremonium)、四枝孢属(Tetracladium)等9个属的真菌消失,同时新增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毛壳属(Chaetomium)、巨孢囊霉属(Gigaspora)、小球腔菌属(Pleosporineae)等13个属的真菌,其中马铃薯‖玉米3∶2行比间作后巨孢囊霉属比例高达60.35%。可见,马铃薯‖玉米间作栽培能有效改善马铃薯根际土壤的真菌菌群结构,使其微环境得以改善,缓解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连作障碍。

主 题 词:马铃薯 间作栽培 根际土壤 真菌群落 T-RFLP ITS基因文库 

学科分类:0710[理学-生物科学类] 1007[医学-药学类] 100705[100705] 07[理学] 071005[071005] 0713[0713] 10[医学] 

核心收录:

D O I:10.7606/j.issn.1004-1389.2020.12.013

馆 藏 号:203994363...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