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丁方"
152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神圣山水”——中华传统审美的再现
收藏 引用
《中国新闻发布(实务版)》2022年 第4期 71-72页
作者:丁方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复兴研究院 
“神圣山水”是进入新世纪后笔者提出的一个艺术理念。它既是一个学派,也是一个画派,有着深厚的东方美学底蕴和历史文化基础。“神圣山水”一词,从美学的物质感官表达角度来看,充分展现了民族精神诞生之初的文脉肌理,是中华民族独特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技术学”视域下法海寺壁画材料技艺探究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1年 第5期 158-166,I0011页
作者:丁方 张昊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复兴研究院北京100872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北京100872 
“艺术技术学”视域下的法海寺材料技艺研究区别于以往的单线性研究,将作为绘画本体的材料技艺研究上升到学科建设的背景下,来探讨绘画材料技艺、学科建设与情景体验空间构建的关系,进一步阐释如何通过艺术教育装备提升、课程研发和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文艺复兴绘画的式微看中国肖像艺术创作
收藏 引用
《中国美术》2023年 第1期 75-80页
作者:关家敏 丁方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文艺复兴肖像艺术从16世纪晚期走向式微,其外因是环境改变导致文化风气与审美品味世俗化,内因是艺术创作语言与精神品质空洞化导致作品水平持续衰退。以此反观中国肖像艺术创作现状,几种相似的情形表明当前可能已陷入困境。本文将陈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90年代的艺术与现实
收藏 引用
《美术研究》1996年 第4期 9-10页
作者:丁方 
90年代的艺术与现实丁方90年代的现实是经济至上的现实,90年代的艺术是流行艺术的天下。在流行艺术的时代,大部分艺术品打上了这个时代的烙印:肤浅、琐屑、夸张、偏执和自我狂妄。这些特征好象给人们带来一种亢奋的感觉,但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爱、痛感与乐感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7年 第3期 102-105页
作者:丁方 史蕊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北京100872 
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对爱的艺术表达存在极大差异。在古典艺术中,肯定古典艺术的美,但是关注更为普遍和广泛的真实,渲染出不同程度的痛感,新柏拉图主义更是强调艺术形象在何种程度上折射出灵魂的痛苦。在基督教艺术中,爱、痛感,在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技术学初论
收藏 引用
《中国美术研究》2022年 第1期 170-175,191页
作者:关家敏 丁方北京大学、中国美术馆北京100871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872 
以创新型学科“艺术技术学”为研究对象,梳理其渊源脉络、学理基础、内涵外延,继而阐释该学科在学以致用层面——跨界研究、阶段目标、建设流程、落地实践、产教融合以及社会服务领域持续拓展的可能性,目标是构建较为完整的“艺术技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经典的诞生之路——对雕塑艺术史的一种解读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07年 第12期 138-144页
作者:丁方南京大学美术学院 
通过对古典雕塑的深入观察与研究,可以探究到人类精神理念的沉淀。同时,古代西方世界与东方世界相互影响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经典的创造性生成过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化地理与精神艺术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17年 第1期33卷 114-117页
作者:丁方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北京100872 
在文化艺术方面,中国虽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资源,但却未曾结出与之相称的成果——早期的青铜艺术除外。假若对世界人类各大文明的艺术形态进行一番巡视,可以感觉到中国艺术在材质的层面上,其趋势是日渐弱化,原因是中华民族主动抛弃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侯吉明油画:东方大地+表现主义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2007年 第4期 F0002-F0002,F0003页
作者:丁方 
蓦一见侯吉明的油画,一股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灿烂的云天,裸露的山脉,无垠的荒原和浓郁的色彩,仿佛从眼前掠过——西北高原典型的人文地理特征都融化在侯吉明画面的笔釉、线条、形体、色彩以及肌理创意之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东方文艺复兴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17年 第6期33卷 38-43,69页
作者:丁方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北京100872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21世纪强音已得到了全体中国人高度认同,而民族复兴的核心价值呈现应是文化的全面复兴。因此我们需追溯东方古代文化精华最重要的失落点,它蕴含在中华民族迁徙史之中。从上古迁徙时代起,部族首领的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