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丁治宇"
3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线性景观建筑的结构重构和形态再生设计手法研究——以南艺2015年实验性桥梁设计为例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6年 第2期 137-145页
作者:丁治宇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本文基于对结构重构和形态再生的研究,以南京艺术学院实验性毕业设计为例,从形态、功能和流线三方面探讨了桥梁这一线性景观建筑的设计手法和连续性空间;并阐述了该类景观建筑对城市区域空间的主导作用,以及其实验性设计所引发的思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作为“实验”的“艺术”——南京艺术学院展亭适宜建构之教学实录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0年 第1期 155-161页
作者:丁治宇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在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实验教学的统筹下,笔者以展亭适宜建构作为环艺二年级建筑设计实验课题的切入点,并基于线面复构、折向错叠、自然拓形和高技转译四种经典操作手法,与学生共同塑造了四组整合结构、空间和表皮为一体的艺术性足尺空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当代动态建筑设计手法研究——基于外部环境中的地形拟态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3年 第2期 142-145页
作者:丁治宇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动态建筑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三种辩证关系正是源于其复杂多变的特征,而动态建筑的特殊形态又与设计所主导的建构手法密切相关。地形拟态设计手法所构筑的建筑形态,在褶皱、起伏、延绵等外部形态特征仿佛与地形之间形成平滑、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当代动态建筑与外部环境研究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08年 第6期 176-181页
作者:丁治宇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建筑及其外部环境是城市环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工与自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空间环境。笔者通过实例解析的方式探讨了作为21世纪新范式的动态建筑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三种关系:动态建筑与外部环境相互融合;外部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当代动态建筑设计手法研究——基于外部环境中的分形几何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2年 第2期 187-189页
作者:丁治宇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动态建筑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三种关系正是源于动态建筑的复杂多变的形态特征,而动态建筑的特殊形态又与动态建筑的建构手法密切相关。分形几何手法建构的动态建筑形态,通过对分形几何体的建筑表皮化处理和构成化组合,运用网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思维下的形态创新研究——以南艺实验性公交站设计为例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8年 第4期 170-174页
作者:丁治宇 赵楠艳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在南京艺术学院实验性教学目标的统筹下,设计团队通过国内外实际案例的对比分析,以实体建造的方式构筑了七组实验性城市公交站。这些设计不仅体现了集结构、形态和表皮为一体的整合性概念,而且代表着艺术思维下形态创新的新范式,并指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室内外形态设计一体化整合─德国舍宁根矛体验和研究中心解析
收藏 引用
《装饰》2016年 第6期 104-105页
作者:丁治宇 赵楠艳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本文以德国舍宁根矛体验和研究中心为例,展示了"线性"设计元素在建筑外部形态、室内空间设计与展示和场地景观表达等层面的一体化整合的特征,并由此提出室内外形态一体化整合设计的概念,申明它的指导价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结构重构和形态创新之线构思维和策略——从对克里斯蒂安·克雷兹两则设计作品解析谈起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7年 第3期 166-173页
作者:丁治宇 赵楠艳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江苏南京211172 
本文从对克里斯蒂安·克雷兹两则设计作品的解析谈起,通过归纳总结以及扩大范围的类比研究,来演绎和展现结构从刻板到活跃,从原始至升华的可能路径。在结构重构层面入手,以线构思维和策略为主线,来探究当代建筑形式再生与创新的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当代动态建筑设计手法研究——基于外部环境中的动态构成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0年 第4期 180-182页
作者:丁治宇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动态建筑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三种关系正是源于动态建筑复杂多变的形态特征,而动态建筑的特殊形态又与动态建筑的建构手法密切相关。动态构成手法建构的动态建筑形态,表达了建筑各构成元素之间交叉、咬接的关系和内在的倾向性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地域文脉和企业文化的创新建筑——以南京永银文化创意产业园概念设计为例
收藏 引用
《华中建筑》2016年 第3期34卷 31-36页
作者:赵楠艳 丁治宇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该案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地域文脉和企业文化的深层感知,发掘出可物化的设计策略;并且运用基于设计层面的有效路径操作,来整合场地所属的各项环境要素,最后建构出一个在现代语境下具有独特识别性和内在协调性的文化创意产业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