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丁福珍"
1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一体化贯通与早期培育:数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浙江探索与前瞻——沙龙纪实
收藏 引用
《中学教研(数学版)》2025年 第1期 18-23页
作者:唐恒钧 唐慧荣 章才岔 王红权 丁福珍 刘帅 蒋逸卿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浙江温州325000 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浙江杭州310003 天台县教学研究室浙江天台317200 嘉兴市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浙江嘉兴314000 
创新人才指能够运用创新思维和行为推动知识进步、技术革新、产品开发及社会发展的人才.加强基础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是推动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的关键.文章深入剖析了数学创新人才的本质内涵及其一体化培养的重要性,深度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三峡工程塔带机及供料线施工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收藏 引用
《水力发电学报》2009年 第6期28卷 100-104页
作者:梁仁强 丁福珍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10 
塔带机具有混凝土入仓速度快,浇筑范围大等优点,与三峡工程大坝混凝土高强度快速施工的要求相适应,但也存在温控难度大、易出现骨料分离等质量风险。通过三峡一期生产性试验确定了二期工程采用塔带机为主的施工方案,通过二期工程实践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图形的投影
收藏 引用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14年 第3期 46-49页
作者:浦叙德 丁福珍江苏省无锡市新城中学 浙江省天台县教育局教研室 
1设计思想“图形的投影”包括“几何体与三视图”“展开与折叠”“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三大板块,是每年中考的必考内容之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彭水水电站大坝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
收藏 引用
《人民长江》2006年 第1期37卷 47-48,53页
作者:丁福珍 姚勇强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院湖北武汉430010 
彭水水电站大坝为弧型混凝土重力坝,溢流坝段高程257.5m以下采用碾压混凝土,其总工程量为58.76万m^3。大坝碾压混凝土的施工工期紧,仅为5.6个月,施工质量要求高。为满足工程需要,对碾压混凝土的施工方案、仓面作业、温度控制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彭水碾压混凝土大坝防渗与防裂设计
收藏 引用
《人民长江》2006年 第1期37卷 58-60,68页
作者:丁福珍 姚勇强 李锋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院湖北武汉430010 
彭水水电站大坝为弧型混凝土重力坝,溢流坝段高程257.5 m以下采用全断面碾压混凝土。彭水大坝坝体顺流向尺寸较大,大坝上升速度快,水化热不易散发,施工期如不采取相应温控措施,混凝土内部温度高,大坝施工期需过水和挡水,坝体内外温差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温度应力仿真分析的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诱导缝开裂研究
收藏 引用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 第1期25卷 122-127页
作者:周伟 常晓林 刘杏红 范五一 丁福珍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2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10 
考虑彭水水电站碾压混凝土坝的实际碾压浇筑过程,采用混凝土钝裂缝带模型,在三维瞬态有限元温度应力仿真分析的基础上,对大坝诱导缝的开裂及裂缝扩展进行了跟踪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坝体的上游面诱导缝缝端应力强度因子局部超过混凝土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三峡工程碾压混凝土现场试验
收藏 引用
《施工设计研究》1998年 第2期 18-22,37页
作者:丁福珍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院 
三峡混凝土纵向围堰及三期上游横向围堰采用碾压混凝土浇筑,为了选取恰当的设计及施工各个参数,结合纵向围堰砼施工,从砼原材料、配合比、拌和工艺、碾压工艺、层面结合特性、异种砼界面、环境条件等各个环节进行了系统的现场试验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三峡工程碾压混凝土现场试验
收藏 引用
《水利水电快报》1998年 第22期19卷 15-19页
作者:丁福珍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院施工处 
三峡混凝土纵向围堰及三期上游横向围堰采用碾压混凝土浇筑 ,为了选取恰当的设计及施工参数 ,结合纵向围堰混凝土施工 ,从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拌和工艺、碾压工艺、层面结合特性、异种混凝土界面、环境条件等各个环节进行了系统的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让学生学会有逻辑地思考——以“三角形的边”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9年 第32期 71-74页
作者:丁福珍浙江省天台县教育局教研室 
以三角形起始课的教学为例,探索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学会有逻辑地思考,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途径与方法:寻找合适的类比对象,合理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等方式,构建三角形的研究路径,得出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整体观指导下的等腰三角形教学实践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20年 第5期 30-34页
作者:丁福珍浙江省天台县螺溪中学 浙江省天台县教育局教研室 
以"等腰三角形"的教学为例,探索整体教学,引导学生经历数学问题的完整研究过程,积累可以迁移的研究经验,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途径与方法:通过类比,发现同构,建立联系,实现迁移.在新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