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丁西"
7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虚空与实有——爱尔兰话剧《等待戈多》观后
收藏 引用
《上海戏剧》2004年 第6期 C008-C008,49页
作者:丁西中国戏剧家协会 
用演技吸引住我们,用思想挽留住我们.这是我看完爱尔兰都柏林门剧团演出的荒诞剧后不假思索嘣出来的一句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谈艺说演
收藏 引用
《上海戏剧》2002年 第11期 12-15页
作者:丁西 
10月11日上午,《上海戏剧》杂志社在文艺宾馆主持召开了第十三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谈艺说演“戏剧研讨会。与会者有上海市文联领导、白玉兰奖评委、获奖演员,还有上海市各戏剧院团的领导及部分青年演员。会议讨论的话题,除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源于大地 来自民间——话剧《秋天的二人转》观后
收藏 引用
《当代戏剧》2004年 第3期 14-15页
作者:丁西 
今年三月的上海,春寒迟迟不去.在瑟缩的冷风中,我骑单车去观赏了一场哈尔滨话剧院的风情剧.能够在一台话剧作品中既感受到东北人火辣辣的性情,同时还可以近距离地欣赏到东北独特的民间艺术--二人转,不仅寒意尽被驱逐了,而且无尽的暖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四名角谈京剧老戏
收藏 引用
《上海戏剧》2004年 第7期 13-15页
作者:丁西 
5月22~23日,由上海东视戏剧频道和白玉兰戏剧奖组委办联合在上海大剧院中剧场组织了两场传统京剧展演。此次演出的非但有上海舞台上罕有的剧目,如解放以来就不曾在上海演出过的《孝感天》,而且扮演者大多是参演剧目中上佳、绝好的名角...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吴思远为沪剧带来了什么?
收藏 引用
《上海戏剧》2003年 第8期 6-8页
作者:丁西 
今年10月,是文学大师巴金先生的百岁诞辰。如今,大师本人清醒而无言地躺在医院里,早已置生死于度外。匮乏激情的文学界对此百年际遇似乎还没有激起太大的波澜,而长时间相对冷寂的剧坛,长时间难产剧本佳作的戏剧界却出现了少有的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提升人·教育人·激励人·感染人——记上海淮剧团编排演出《大路朝天》
收藏 引用
《上海戏剧》2002年 第10期 4-5页
作者:丁西 
新编淮剧《大路朝天》自从2001年2月开始试演,迄今已经一年半过去了。它曾被作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的献礼剧目,获得“建党八十周年剧本创作奖”;同年11月还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国际艺术节的演出,产生了较大的反响;今年为了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我喜欢反映时代和历史的戏曲——与贾植芳谈戏剧
收藏 引用
《上海戏剧》2003年 第1期 4-6页
作者:贾植芳 丁西 
人民是戏剧的母亲,戏剧的发展振兴离不开人民大众。戏剧曾经是具有最广泛群众基础的艺术门类之一,时至今天,戏剧却难以再现夕日辉煌,但戏剧的发展也远不是如某些人所说的己经走入末路。我们开辟这一新专栏,就是想走近大众,就是希望戏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与张汝伦谈戏剧 戏剧关怀与畅想
收藏 引用
《上海戏剧》2003年 第2期 8-13页
作者:张汝伦 丁西复旦大学哲学系 
丁西(以下简称丁):张老师,您好!我在网上查到复旦大学哲学系的网页,得知近年哲学系由于有文科基地的资助,教授、学者们与海外的学术交流比较畅通,我知道您本人先后访问过不少国家和地区,比如泰国、美国、德国和我国的香港等,请您谈谈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现代乡村变奏曲——姚剧《女儿大了,桃花开了》观后
收藏 引用
《上海戏剧》2002年 第12期 9-10页
作者:丁西 
江余姚市艺术剧院姚剧团演出的《女儿大了,桃花开了》,是一出诙谐风趣、充满动感的农村现代题材的喜剧剧目。这出戏反映了乡村的变化。来自现代都市的新生力量对凝固乡村渗透,新旧力量进行较量,最后,现代理念改革转变了落后、陈lE...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戏曲舞台让我受益良多——与戴敦邦谈戏剧
收藏 引用
《上海戏剧》2003年 第4期 11-14页
作者:戴敦邦 丁西中国美协连环画艺委会 上海交大 
-与戴敦邦谈戏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