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丁锡满"
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一点乐趣
收藏 引用
《新闻战线》1995年 第7期 22-23页
作者:丁锡满 
一点乐趣丁锡满我在上一篇文章中谈到,一生都与苦为伴,走的是一条苦路:少年的苦难,青年的苦读,中年的苦干。或问:少年的苦是旧社会造成,你摆脱不了。青年时代苦读寒窗是造就有用人才的必由之路,苦得应该。中年时代应该量力而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以经济报道为新闻改革的突破口
收藏 引用
《中国记者》1992年 第10期 6-8页
作者:丁锡满解放日报 
改革大潮正如中秋的钱塘之水,由东而西,由南而北在中华大地滚动。每个人都处在这大潮之中,或者做个弄潮儿鼓浪而进,或者被大潮冲击。总之,面对着改革大潮,以宣传改革为己任,为改革开放鸣锣开道的报纸,本身又该怎么样呢? 宣传改革必须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条苦路
收藏 引用
《新闻战线》1995年 第6期 20-21页
作者:丁锡满 
一条苦路丁锡满作者简介:解放日报总编辑,中国记协副主席。1934年生于浙江天台县,195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60年代初,在解放日报国际版署名萧和漫画家们合作,以诗配画的形式讽刺国际时事,颇受人注意。1983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党报姓党名报
收藏 引用
《新闻实践》1991年 第12期 13-14页
作者:丁锡满解放日报 
人有个性,报有报风。党报的个性是什么?党报同非党报有什么不同?按照传统的观念,似乎只有党报才是突出政治的,是政治家办报,对非党报就没有这种要求。而政治家办的报纸,似乎只有严肃紧张,没有生动活泼;只能一本正经,不是平易近人。这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敬业
收藏 引用
《中国记者》1994年 第2期 21-22页
作者:丁锡满 朱世良 刘广东 李明德解放日报 辽宁日报 大众日报 广西日报社 
有些青年虽然做了五年十年记者,也勉强能完成定额,但老是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没有一篇文章值得一提,可说是“一字无成”。原因是心思没有放在工作上,更谈不上“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敬业精神。一个人没有一点精神就会失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蒙古包”看到大剧院
收藏 引用
《上海戏剧》2008年 第7期 26-26页
作者:丁锡满 
我大概可以算得上是“昆迷”、“昆痴”了吧。《游园惊梦》这出戏,我从戏校搭建的实验剧场“蒙古包”开始看起,一直看到上海大剧院、东方艺术中心。据说《游园惊梦》累计演出超过120次,那么我可能看过有100遍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笔意崇古墨韵尚今 李国平书画作品选
收藏 引用
《东方剑》2010年 第3期 101-101页
作者:丁锡满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 
李国平先生(字一白)的书画艺术,大致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即是"崇古尚今"。他的书画很有一种亲和力,使人阅读后心情愉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