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万海鹏"
1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基于大数据的牛顿平台自适应学习机制分析——“教育大数据研究与实践专栏”之关键技术篇
收藏 引用
《现代教育技术》2016年 第5期26卷 5-11页
作者:万海鹏 汪丹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北京100875 
个性化和自适应学习系统是教育大数据应用服务的主要阵地,自适应学习系统能够采集学习过程中的行为数据,并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水平、学习风格、学习进度等做出分析和预测,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服务。近年来被学术界和企业界所广泛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未来教室环境中学生核心技能评估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电化教育》2017年 第7期 20-25,41页
作者:李葆萍 陈晨 万海鹏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100875 
该研究参考Koh的量表和P21组织的21世纪技能框架,开发了评估工具,对深圳某区20名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方法和学生通用核心技能培养水平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不同的教室环境中通用核心技能的培养存在显著的差异,未来教室因其支持学生个体主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学习认知地图构建
收藏 引用
《电化教育研究》2017年 第9期38卷 83-88,107页
作者:万海鹏 余胜泉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100875 
针对在线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学习动机缺失、学习迷航、认知负荷超载、学习结果反馈不及时等问题,文章从知识结构化和认知图式的视角,提出了构建用于表征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认知状态变化的学习认知地图的解决方案思路。基于学习元,从学科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教育数字化转型视域下适应性在线课程的设计及应用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电化教育》2022年 第10期 102-109,117页
作者:万海鹏 余胜泉 王琦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048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100875 北京外国语大学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9 
推进以数字资源等为代表的新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然而当前预设固化的数字资源内容、一刀切的数字资源建设模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高品质、灵活化、异质化、多元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国外开放学习者模型的研究问题及其建议
收藏 引用
《现代教育技术》2022年 第12期32卷 93-101页
作者:万海鹏 徐鑫 王琦 乔爱玲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048 北京外国语大学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9 
开放学习者模型作为自适应学习系统的关键模块,其研究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而深入理解开放学习者模型,对促进自适应学习系统中个性化学习支持的实现与优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国内对于开放学习者模型的研究关注不足。为此,文章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内容与结构松耦合的适应性学习资源模型及应用研究
收藏 引用
《电化教育研究》2022年 第3期43卷 51-59页
作者:王琦 余胜泉 万海鹏北京外国语大学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9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100875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048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学习发生的形态,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按需接入学习,为学习的普及化、个性化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学习资源适应性供给的难题。传统学习资源供给依赖专家预设,其内容固化,无法随需求变化动态调整。泛在学习环境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连接式建构:知识建构研究的新取向
收藏 引用
《电化教育研究》2021年 第10期42卷 12-18,24页
作者:万海鹏 余胜泉 王琦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048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100875 北京外国语大学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9 
智能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对学习和认知的革新,学习的关键除了要构建知识并促进学习者的认知行为,在此过程中建立一个能够联通各个知识节点的社会知识网络也变得日益重要。不同于以往知识建构所秉持的行为交互层次、个体知识内化与外化水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规模开放课程的知识地图分析--以学习元平台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国电化教育》2015年 第5期 30-39页
作者:万海鹏 李威 余胜泉dE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移动学习”教育部一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北京100875 
针对当前MOOC课程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所面临的内容组织结构差、学习散漫无计划、学习动机不足等问题,结合知识地图的特点,提出了构建大规模开放课程知识地图的解决思路。基于学习元平台,从学科知识语义关联与进化、基于学习活动的过程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学习元平台的生成性课程设计与实施
收藏 引用
《中国电化教育》2015年 第6期 7-16页
作者:余胜泉 万海鹏 崔京菁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北京100875 "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北京100875 
生成性课程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强调知识的协同建构和动态生成,强调学生的深度思考、交流和互动。该研究针对目前网络课程固化、封闭、机械带来的诸多问题,如学生浅层次学习严重、学习效率低、积极性较弱等,根据生成性课程的基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风格-内容-行为”的三维学习风格倾向诊断模型设计及其适应性学习应用
收藏 引用
《现代教育技术》2024年 第7期34卷 102-112页
作者:王琦 余胜泉 万海鹏北京外国语大学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9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100875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048 
学习风格影响学习者对内容及其组织结构的偏好,进而影响学习效果。另外,在线学习情境持续变化、操作内容对象多样,而学习风格在不同的情境下呈现波动状态,故进行学习风格倾向的适应性诊断并提供与之匹配的服务至关重要。基于此,文章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