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三叶"
2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暮色与正午:思理和思致--略谈戏曲与话剧“思想性”的不同
收藏 引用
《福建艺术》2016年 第2期 20-24页
作者:三叶福建省艺术研究院 
“话剧在中国戏剧界一直占有特殊地位,由于20世纪一批激进知识分子曾经以西方引进的话剧作为社会变革和戏剧变革的双重工具,从此,至少是在知识分子们的心目中,话剧一直拥有政治和艺术上双重的强势地位,无论是在社会整体的功能层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生命力与生活性——试论戏曲程式动作与舞蹈之不同(一)
收藏 引用
《福建艺术》2014年 第3期 10-16页
作者:三叶福建省艺术研究院 
谈及戏曲对舞蹈的纳入,这方面作大量尝试的,无过于齐如山先生了。"他从宋人所绘的《维摩说法图》和《九歌图》等作品中,看到画中人身上的衣纹绶带都有那‘御风而行、飘飘欲仙’的意境,就联想到要把新制的古装加以改进。于是在《天女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混搭与拼贴的背后:当下实验戏曲的忧思
收藏 引用
《福建艺术》2016年 第5期 24-27页
作者:三叶福建省艺术研究院 
诚然,新世纪以来西方戏剧的'二次西潮'带给话剧界不小的震动,但也不能忽视它对当下戏曲创作的影响。近年实验戏曲大行其道,形式上令人目不暇接、层出不穷的花样翻新就与后现代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戏剧有关。仅仅去年,第二届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戏曲接受与模糊性思维
收藏 引用
《福建艺术》2015年 第4期 15-19页
作者:三叶福建省艺术研究院 
姚斯在《文学史作为向文学理论的挑战》中说,“在作者、作品和大众的角形之中,大众并不是被动的部分,并不仅仅作为一种反应而存在,相反,它自身就是历史的一个能动的构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越剧《潇潇春雨》的意义
收藏 引用
《福建艺术》2017年 第5期 56-58页
作者:三叶福建省艺术研究院 
生旦戏是戏曲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多写男女情感,然而在当下这类戏被过度创作了,几乎无爱不成戏,无戏不写爱,《剧本》主编范小宁在2016年福建武夷剧作社创作研讨会上不得不吐槽说她收到的来稿绝大多数是写爱情的,希望大家能写些“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市民戏曲的朝向——回望二十年“新闽剧”之步履
收藏 引用
《福建艺术》2020年 第9期 13-17页
作者:三叶福建省艺术研究院 
现在回头望去,于20世纪末期涌现的闽剧改编传统戏的热潮,对于这个剧种而言,不仅仅是一个难以褪却的记忆,更是一个历史性的坐标与新端点。尽管它贴合了全国改编传统戏的背景,但也显现出了自己的个性与姿态——这种姿态也非单一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福州曲艺《滴水人家》的叙事与情境
收藏 引用
《福建艺术》2022年 第1期 51-53页
作者:三叶福建省艺术研究院 
多少天后回想起来,观众一定都难以忘记那样一个别具一格的乌塔奇妙夜,难以置信自己亦置身其中,成为奇幻之夜的一个精灵。2021年12月21日风雨不止,福州评话沢艺传习所的评话沢《滴水人家》在本团的古戏台,在乌塔之下的古建筑--方古亭内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卓卓不群如玉状,傲骨清香百卉希——莆仙戏《梅妃怨》中的梅妃形象
收藏 引用
《福建艺术》2012年 第4期 68-69页
作者:三叶福建省艺术研究院 
在周长赋先生的剧作里,常常不南自主率先跃入你服帘的一个词是“兀自”.(多是“兀自转身离去”,“兀自掉头离去”)。这是一个副词,意味着某种强烈的甚至不经深思熟虑的个性主张.小顾一切的决绝姿态.泠然的气质.以及,弥天漫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戏曲行当和程式:人物塑造的意象法——戏曲意象论之
收藏 引用
《福建艺术》2015年 第2期 12-16页
作者:三叶福建省艺术研究院 
将戏曲行当和程式视作人物塑造的意象法,或者说将行当类同于一种意象与象征,这个灵感来源于古代诗词意象,或者说是将行当程式与戏曲人物塑造的关系比况于诗词意象与诗歌创作的关系而言.也就是说,将程式作意象观,不在于程式指代了某一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民族性的寻求——首届中国歌剧节观后
收藏 引用
《福建艺术》2012年 第1期 40-41页
作者:三叶福建省艺术研究院 
综观首届中国歌剧节.本土新创歌剧不约而同地锁定了少数民族题材或充满特殊地域风情的题材,如《红河谷》《娥加美》是藏族题材,《远方的胡杨》选取的是新疆维吾尔族题材,《土楼》关注闽西客家人的生存与情感世界,《花儿与少年》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