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之水"
5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之水藏品
收藏 引用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21年 第9期 109-110页
作者:之水不详 
清供兴起约在宋代,至清末民初达鼎盛。清供图刻画在墨盒上文气劲十足,其艺术内蕴丰富,意境深远,韵律品味表现力极强,同时对赏析者也有感染力,寓以哲理,给人启蒙。墨盒上刻绘清供,在选择题材时,并不是随意为之,而是顺应人们趋吉求福的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之水作品
收藏 引用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8年 第4期 96-97页
作者:之水不详 
陕西榆林人,刻铜爱好者。收藏有普通刻铜烟膏盒280余个、普通刻铜墨盒130余方,愿与您学习交流为传承刻铜文化共同努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夏日厨房清爽提案
收藏 引用
《清洗世界》2003年 第7期19卷 60-61页
作者:之水 
转眼又是夏季,天气一热,人也难免心浮气躁起来,浴室的使用率大大增加,厨房的使用率却大大减少了。提到厨房,“煮”妇们脑子里一股脑冒出的字眼是:洗、切、煎、炒、烹、炸、煮……顿时觉得闷热了几分,而进厨房又基本是每天的必修课,实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关于明代金银首饰设计
收藏 引用
《装饰》2020年 第9期 20-25页
作者:之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相对于可入鉴藏的书画、金石、玉器、瓷器之雅,金银器可谓一俗到骨。它便以它的俗,传播时代风尚,而在社会生活中扮演被人贪恋和追逐的角色。与其他门类相比,金银器皿和金银首饰的制作工艺都算不得复杂,因此这里格外显示出设计的重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曾有西风半点香”——对波纹源流考
收藏 引用
《敦煌研究》2010年 第4期 1-8页
作者:之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北京100732 
"对波纹"是丝绸纹样中的一种骨架构图的名称,它也是装饰艺术中的流行纹样,盛行于南北朝至隋唐。而以"对波"形式排列的"忍冬纹",实即合抱式缠枝卷草。"对波"形式的图案,在印度早期佛塔石雕上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佛教艺术名物丛考
收藏 引用
《中国典籍与文化》2010年 第3期 116-123页
作者:之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佛教艺术的传播过程中,乙方对甲方的借鉴,或者是图式,或者是造型,又或是细节构成,总是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以及技术背景,决定取舍。不过图式的接受与观念的接受并不成正比,而观念被改变的可能性更大,乃至有时只有图式,而观念竟是缺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繁华到底”——明藩王墓出土金银首饰丛考
收藏 引用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6年 第8期 68-98页
作者:之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北京100732 
明藩王墓出土金银首饰是一个至今未经深入探讨的专题,它不仅是明代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讨论明代艺术及其与戏曲之关系时不可忽略的一个方面。宁献王朱权与周宪王朱有燉一南一北构筑的诗酒风流,可以说为明代藩王的精神生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同心一挽束千结
收藏 引用
《南方文物》2016年 第4期 186-191页
作者:之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挽带为结,同心结是一个基本样式:两股交搭,挽一个方胜式的花结,结在中心,而带伸四面,它在佛教艺术中表现最清楚(图一,1~4),当然这也是世俗用物的移植。后世书简仿样折叠,名作同心方胜,更可见得明白。南朝梁武帝《有所思》“腰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风日常新——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杂项”文物中的生活与艺术
收藏 引用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7年 第10期 130-157页
作者:之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北京100732 
所谓"杂项",是当代博物馆用于分类的一个类目,大约凡是不属于旧日收藏项目如青铜器、玉器、瓷器、书画一类的器物,都可以放在这里。此外,若干零星入藏不成规模、不成系统者,也不妨尽入此中。即如金银饰品,染织刺绣,竹木牙角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国家博物馆藏“杂项”文物中的生活与艺术——以漆木器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7年 第7期 123-143页
作者:之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北京100732 
所谓"杂项",是当代博物馆用于分类的一个类目,大约凡是不属于旧日收藏项目如青铜器、玉器、瓷器、书画一类的器物,都可以放在这里。若干零星入藏不成规模、不成系统者,也不妨尽入此中。至于杂项之中究竟包括哪一类器物,却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