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本文根据纺杯内流场具有旋转的特点,设计了一种类似于轴流风机的纺纱元件——导流器,将它安装在纺杯内输棉通道出口处,可起到改善流场的作用。实测证明,它具有提高输棉通道出口处的平均真空度和该处速度梯度的特点,而且对成纱毛羽和杯内积灰有明显的改善。同时还起到了原隔离盘应起的作用。
摘要:道路信息与当前道路的流量模式息息相关,丰富的POI(Point of Interest)语义可以揭示一个地区的属性,人口数据可以揭示一个地区的人口流量趋势。在时空预测中考虑以上外部空间特征对流量带来的影响,可以帮助模型完成更精准的预测。现有的外部空间建模方法通常针对输入的外部空间特征,经过神经网络映射学得空间相关语义表示,再与最终的时空流量表示融合。然而,由于流量表示和空间特征之间具有异构性,已有的外部空间特征建模方法往往扩展性不高,只能针对特定外部空间特征或特定时空模型。为解决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针对外部空间特征的通用建模框架SCFNet(Spatial Context Fusion Network for Traffic Forecasting)。具体而言,引入基于信息交互的注意力机制,在时空表示和外部空间特征之间计算注意力分数,从而实现外部空间特征和时空表示的高效融合;同时,设计了一种时间向量动态编码方式,以生成动态的空间特征语义。SCFNet采用模块化设计,能够与各类最新的时空流量预测网络结合。SCFNet支持区域人口数据、道路信息、POI等不同空间静态特征的混合输入。在3个真实交通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SCFNet可显著提高各类最新时空预测方法(如MTGNN,ASTGCN,GraphWaveNet)的预测精度。
摘要:时空人群流动预测是智慧城市中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主要有两大痛点困扰着相关研究、从业人员:第一,人群流动与多种因素相关,先前的研究总结出了多种时空先验知识,但由于人群流动预测应用场景的多样性,后续工作很难合理而全面地利用这些先验知识;第二,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相关技术的实现越来越复杂,复现先进的模型是一件费时且愈发繁琐的事情。针对上述痛点,设计了时间序列采样接口和图构建接口,时间序列采样接口能够基于不同的先验知识产生不同类型的时间序列,图构建接口能够产生不同类型的空间图,上述两个接口还可通过继承接口实现自定义,以利用新的时空先验知识;基于TensorFlow框架实现了多种先进的时空图模型并封装了其中常用的时空建模单元,使用者不仅能够直接使用先进的时空模型,还能够基于这些高级模型层进行二次开发。综上,时空人群流动预测工具箱UCTB内同时集成了多种时空先验知识和多种先进的模型,对开发时空人群流动预测相关应用有着促进作用。相关的代码和配套文档均已开源,工具箱的网址是https://***/uctb/UCTB。
摘要:按照软件设计工程学的思路,介绍了为大庆化肥厂开发的透平压缩机组故障诊断知识库管理系统。重点阐述了知识库的基本结构、管理系统的数据结构及软件总体方案。
摘要:回流焊温度控制是SMT中的重要技术。从回流焊工艺出发,提出了采用西门子PLC为控制核心,以模糊控制与PID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法实现回流焊的温度控制,利用MATLAB对系统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模糊参数在线自整定的PID控制器系统超调量小,控制系统的动静态性能均得到改善,能够满足回流焊温度控制要求。
摘要:目的解决电子设备高热流密度芯片散热问题。方法建立主板模块传导冷却的热阻网络,设计研制一种低热阻结构的热管冷板,并对两种热管冷板在不同热流密度条件下进行模块及整机的常温和高温试验。结果常温试验中,CPU和GPU芯片温度在模块试验中下降了14.3℃和5.4℃,在整机试验中下降了7.2℃和6.1℃;高温试验中,CPU和GPU芯片温度在模块试验中下降了10.2℃和4.2℃,在整机试验中下降了9.1℃和7.5℃。结论热管冷板能提高整机环境适应性及可靠性,其结构设计方法可推广用于电子设备散热设计。
摘要:在人与水的适应过程中,流域成为孕育人类文明和见证城乡演化的容器与纽带。“流域人居系统”是指流域环境与人居环境在不同时、空间尺度上交互作用和共同演化的适应系统,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协同性等特征。基于多学科的共性问题,流域人居系统科学涉及要素耦合、尺度关联、系统演化三方面关键问题,提炼形成“节点—背景—联系”结构理论与“地方—适应”演化理论,并提出多学科交叉与智慧流域人居的新范式。流域人居系统科学作为一个适应时代需求的领域方向,面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综合运用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方法,开展学科交叉的系统研究,将助力新时期流域生态文明和高质量发展建设。
摘要:目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多在行政区划的框架内开展。然而现有的行政区划管理逻辑与人类文明和遗产形成的源起逻辑是大相径庭的。众所周知,早期人类依水而居,流域成为孕育人类文明的载体和城乡演变的见证。可以说,人水关系在人地关系中是最本质、经典且持久的。文章从流域视角切入,探讨文化遗产保护所呈现的“自然-人文”耦合的系统性特征,提出多尺度协调保护与系统性网络构建、跨学科整合与数据同化技术应用、与动态环境变化适应性响应策略等保护思路,并分析“黄-运-长”流域共同体中的两组人水互动模式的典型案例,从文化遗产的本质出发,为其保护与发展提供一个可持续的综合框架,以回应构建文化遗产大保护格局的时代要求。
摘要:硫化物是煤化工废水常见的污染物之一,现有多种处理方法,其中空气氧化法以成本低、效果较好而备受重视,但存在反应速率慢、硫化氢逸出等缺点。从3种非均相催化剂中选出效果最佳的PT-OC01催化剂,以硫化物的去除率和硫化氢逸出率为指标,设计正交实验,找出最佳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硫化物去除率可达87.3%,硫化氢逸出率仅为0.25%。
摘要: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出现下尿路症状(LUTS)的临床特点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03年7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548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患者住院时填写的国际前列腺症状问卷调查表(IPSS)、自行设计的夜尿症状评分表及性功能问卷调查表(MSF-4)上的数据。结果548例患者LUTS中,中度(8~19分)占24.8%,重度(20~35分)占75.2%。LUTS及其中各单个症状均与年龄存在正相关但相关性较小。LUTS及其中各单个症状与QoL正相关,症状评分越高,QOL评分也高。其中夜尿增多(Q7)与QOL相关性最大,其次是排尿不尽(Q1)、排尿无力(Q5)。28.6%(157/548)的患者认为夜尿增多对自己影响最大,主要影响患者的睡眠(NQs),其次是引起患者次日疲倦、注意力下降(NQ1)及担心影响家人或伴侣的睡眠(NQ6)。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发现IPSS评分与性功能问卷(MSF-4评分)存在正相关(P〈0.0001),其中夜尿增多、排尿困难及尿频是影响患者性功能最大的三个尿路症状(r=0.20648、0.20635、0.18861)。结论LUTS严重地影响BPH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影响患者的性功能。应重视对BPH患者夜尿增多的研究及其对患者睡眠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