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目的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产后体重变化特点尚不清晰。本研究旨在探讨GDM与非GDM产妇产后1年的体重滞留差异以及体脂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通过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进行GDM诊断,采用双能X骨密度仪(DXA)测量产后6个月时体脂含量并获取脂肪质量指数(FMI),并随访至产后1年测量体重。利用Log-binomial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810名产妇在产后1年时的体重变化平均为(2.1±4.2)kg,其中GDM和非GDM产妇平均体重增加分别为(0.9±4.4)kg和(2.3±4.1)kg。GDM产妇的产后体重滞留率低于非GDM产妇(11.9%vs 26.4%,P=0.0003)。(2)单因素分析显示,GDM与产后体重滞留发生风险存在负相关(RR=0.45,95%CI:0.28~0.72);而产后6个月脂肪质量指数(FMI)高则增加产后体重滞留风险(RR=1.92,95%CI:1.48~2.49)。(3)多因素分析显示,在调整了可能的混杂因素之后,GDM(RR=0.47,95%CI:0.28~0.78)和产后高FMI(RR=3.48,95%CI:2.60~4.66)与产后体重滞留之间的关联仍然具有统计学意义。(4)无论产前是否诊断为GDM,高体脂产妇的产后体重滞留率均是正常体脂产妇的2倍。结论广州地区GDM患者的产后体重滞留率处于较低水平,而非GDM产妇亟需加强体脂控制及体重管理。
摘要:目的探讨中断时间序列设计分段线性回归分析在政策干预评价中的应用及SAS软件实现,为公共卫生政策研究人员提供方法学应用的参考与借鉴。方法以二孩政策对剖宫产率的影响为例,采用SAS软件对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广州市Ⅳ类助产技术服务机构剖宫产率进行分段线性回归模型拟合,模型分析包括模型原理、SAS程序、自相关和协变量控制等。结果分段线性回归分析表明,调整年龄和剖宫产史后,单独二孩政策和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对广州市Ⅳ类助产技术服务机构剖宫产率水平和趋势的改变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段线性回归模型为评价政策干预的影响提供了有力工具,可以评价干预前后观测指标在水平和趋势上的改变,但该分析有一定的局限性,应用时要注意适用条件及其结果解释。
摘要:目的 探讨12月龄婴儿睡眠模式与6岁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 基于2012年启动至今的广州出生队列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2年5月至2016年12月出生的婴儿,且定期面对面随访至6岁的儿童。通过简明婴幼儿睡眠问卷,收集12月龄婴儿的睡眠资料,在其6岁时采用《长处与困难问卷》(父母版)评估其行为问题。基于12月龄婴儿睡眠资料中夜间睡眠时长及夜间入睡时点变量,采用层次K-means聚类方法构建婴儿睡眠模式。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12月龄婴儿睡眠模式与6岁儿童行为问题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 在纳入的1 480名儿童中,构建出“少睡-早睡”“少睡-晚睡”“中睡-晚睡”“多睡-早睡”4种婴儿睡眠模式,分别占37.97%(562/1 480)、21.76%(322/1 480)、23.31%(345/1 480)、16.96%(251/1 480)。在6岁儿童行为问题的6个维度中,困难行为发生率最高,占9.53%;品行问题发生率次之,占8.85%;情绪症状发生率再次之,占8.24%。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以“多睡-早睡”模式为参照,在校正父母亲学历、母亲孕期烟草暴露、母亲孕期焦虑和抑郁水平、母亲产后抑郁水平,以及儿童性别、基于胎龄与性别的出生体重Z评分、0~6月龄喂养方式、婴儿期二手烟暴露和过敏有关因素后,12月龄婴儿“中睡-晚睡”模式的6岁儿童同伴交往行为问题发生风险增加(OR=2.434,95%CI:1.198~4.943,P=0.014);12月龄婴儿“少睡-早睡”和“少睡-晚睡”模式与6岁儿童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注意缺陷行为问题、同伴交往行为问题、亲社会行为问题、困难行为的发生风险均无统计学关联(P>0.05)。结论 12月龄婴儿“中睡-晚睡”模式可能是6岁儿童同伴交往行为问题发生的危险因素。纠正婴儿期不良睡眠模式可能是早期预防、早期干预儿童行为问题的新靶点。
摘要:主题为语言学习提供语境范畴,对主题意义的探究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内容。文章结合单元作业设计案例探索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的内涵、原则和实施策略:确定主题意义,设计单元整体作业任务;探究主题意义,逐层设计单元课时作业;运用主题意义,实现作业多元评价。设计旨在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帮助学生在作业中实现减负,引领学生深化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发展其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培育其核心素养。
摘要:目前,智慧园区建设成为智慧城市战略中重要的一环。然而,在传统的园区开发中,园区平台交互少,园区数据的采集呈孤立状态。文章采用物联网技术和微服务架构对智慧园区管理平台进行设计,基于门禁、餐厅、停车、场馆等高频业务场景进行服务划分,最终实现园区运营服务一体化和管理智慧化。
摘要:提出了直接利用连续时间非周期信号频谱计算相应周期序列频谱的方法。利用函数逼近冲激函数时,其曲线下的面积保持不变的特性,证明了周期冲激信号的频谱具有离散性、谐波性和均匀性。以此为基础,首先导出了连续时间非周期信号频域分解的表达式及其频谱计算公式,然后导出了非周期序列的频域分解表达式及其频谱计算公式,周期序列的频域分解表达式及其频谱的计算公式,最后给出了利用连续时间非周期信号的频谱来计算相应周期序列的频谱的方法。
摘要:提出了一种直接利用连续时间信号的双边LT来计算相应样值序列的双边ZT的方法。首先,基于围线积分引理,研究了s域卷积运算问题,给出了利用区左极点或区右极点计算s域卷积的留数方法;然后,依据连续时间非周期信号的ILT导出了非周期序列的IZT,给出了利用区外极点计算有终序列的IZT及计算z域卷积的留数方法;最后,解决了利用连续时间信号的双边LT来计算时域卷积信号和乘积信号相应样值序列的双边ZT的问题。
摘要:提出了一种虚轴上具有重极点的拉普拉斯变换(LT)与傅里叶变换(CTFT)相互计算的方法。对虚轴上具有重极点的LT,通过部分分式展开,将LT在虚轴上的极点分离出来,使其成为虚轴上含极点和不含极点两部分之和,针对虚轴上含极点的LT部分,分区左极点和区右极点两种情况,导出了利用LT计算CTFT的方法;将信号的CTFT分解成解析部分与不解析部分之和,针对CTFT的不解析部分,分因果信号和反因果信号两种情况,导出了利用CTFT计算LT的方法。
摘要:提出了一种导出负反馈放大器方框图分析的方法。以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器为例,基于替代定理将反馈电阻用理想电流源替代,并将理想电流源进行转移,然后将转移后的理想电流源并联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考虑到并联在放大器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理想电流源由两部分组成,可以将其一分为二。经分别处理后,不仅得到了忽略直通效应的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器的方框图,而且揭示了反馈网络对基本放大器的影响。最后,利用方框图法分析了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摘要:提出了一类可解的高阶线性时变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首先基于分离变量的基本思路,导出了一阶线性时变系统全响应的通解公式,然后将一类可解的二阶线性时变系统的非齐次微分方程转化成为两个关联的一阶线性时变系统的非齐次微分方程,借助一阶线性时变系统全响应的通解公式,导出了一类可解的二阶线性时变系统全响应的通解公式,有效解决了一类可解的高阶线性时变系统全响应的时域求解问题。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