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何冬华"
3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土地增值收益再分配的博弈与干预——刍议广州TOD的竞合关系
收藏 引用
《城市规划》2018年 第7期42卷 79-85页
作者:何冬华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一所 
轨道交通站点建设会带动周边关联地块价值的提升,进而引起与其土地增值收益密切相关的政府、轨道建设企业(投资主体方)、土地权属方之间的利益博弈。这一矛盾制约着轨道交通枢纽,特别是国铁、城际轨道、城市轨道交通等多方式换乘枢纽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宏观治理与地方发展的对话——来自国家四部委“多规合一”试点的案例启示
收藏 引用
《规划师》2017年 第2期33卷 12-18页
作者:何冬华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一所 
为推进空间规划体系和空间治理体系改革,国家四部委自2014年开始推行28个市县的"多规合一"试点工作。文章通过对此次试点的梳理与回顾,分析了试点工作中的本位主义障碍,反思我国空间规划体系存在的纵向脱节问题,明确要加强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TOD影响下的站点地区空间发展演进与土地利用形态重组
收藏 引用
《规划师》2017年 第4期33卷 126-131页
作者:何冬华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一所 
文章以广州市公园前站、体育西路站为例,开展1988年第一次地铁线路规划以来的实证研究,通过对比TOD规划与实施,分析大城市中心城区的站点周边土地利用形态演进特征。采用历史还原的方法,对近30年以来的地形信息、土地权属信息等,从城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广州市11号环线沿线规划土地利用优化策略
收藏 引用
《城市问题》2010年 第8期 48-53页
作者:何冬华 袁媛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轨道交通环线利于促进城市副中心的形成,这一作用需通过沿线土地利用布局实现。对广州市11号环线建设与土地利用互动、整合区域功能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从引导城市副中心发展、优化站点周边圈层式土地利用布局两个方面,提出了加强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生态空间的“多规融合”思维:邻避、博弈与共赢——对广州生态控制线“图”与“则”的思考
收藏 引用
《规划师》2017年 第8期33卷 57-63页
作者:何冬华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一所 
生态空间区界划定与管理是空间规划的重要内容,国内城市多将生态控制线作为控制城乡建设无序蔓延、引导生态空间健康发展的工具,但其划定仍以单一部门为主导,缺乏统筹融合。文章以广州生态控制线划定工作为例,发现城市生态结构到生态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市县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技术与制度协同——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
收藏 引用
《规划师》2020年 第12期36卷 13-19页
作者:何冬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新一轮机构改革推动自然资源统筹管理和建立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国土空间的用途管制是实现国土空间优化的关键环节,用途管制的关键是能有效规划并监督实施。从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编制和规划实施的对比视角,发现传统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轨道交通环线沿线的土地利用空间特征分析--以广州市轨道交通11号环线为例
收藏 引用
《现代城市研究》2010年 第9期25卷 90-95页
作者:何冬华 袁媛中山大学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一所 
轨道交通环线往往与城市其他轨道交通线共同形成"环线加放射线"的结构,环线对城市空间结构与土地利用的影响发挥特有的作用。以广州轨道交通11号环线为例,研究在其导向下,城市空间结构、主要功能分区以及站点周边土地利用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的用途留白策略探讨——以广州增城区为例
收藏 引用
《规划师》2020年 第12期36卷 78-82页
作者:杨恒 何冬华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一所 
当前,我国的国土空间规划改革提出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并提高管制水平与效能的要求,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在此背景下,文章结合用途管制的演变与发展趋势,从克制发展视角出发,提出国土空间规划中的用途留白思路,构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内容的“取”与“舍”——基于国家、部委对市县空间规划编制要求的分析
收藏 引用
《规划师》2019年 第13期35卷 14-20页
作者:袁媛 何冬华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一所 
在我国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空间规划作为开展空间治理的重要平台与工具,得到各界的高度关注,中央先后启动了几轮空间规划改革试点工作,从中央到地方均围绕空间规划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文章结合国家、部委对市县空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区域的规划设计原则——基于公共交通导向发展模式的视角
收藏 引用
《城市问题》2014年 第5期 39-43页
作者:何冬华 王陌潇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一所 
起源于美国的公共交通导向发展模式(TOD)在空间规划中具有可持续性和宜居性的实践意义。但基于美国城市发展背景的公共交通导向发展模式难以直接应用于中国实际。基于此,从密度、土地混合利用、步行环境等公共交通导向发展理念的主要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