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何镜堂"
16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为激变的中国而设计 何镜堂访谈录
收藏 引用
《室内设计与装修》2018年 第3期 113-114页
作者:何镜堂中国工程院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id+c:“两观三性”是你的设计理念的关键所在,能否与我们谈谈这一理念的具体内容?何镜堂:建筑的“两观三性”分别是指建筑的总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还有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建筑的三性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地域是建筑赖以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组岭南历史建筑的更新改造--何镜堂建筑创作工作室设计思考
收藏 引用
《建筑学报》2012年 第8期 56-57页
作者:何镜堂 郭卫宏 郑少鹏 黄沛宁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 
广州松花江路14—37号位于华南理工大学校内,原为1930年代老中山大学时期教授的居住区。现已被列为市级历史保护建筑。在完整街块内.北面一列是6栋1930年代建成的单层坡顶别墅。南面一列是4栋1970年代末建成的两层双拼别墅。由于年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器晚成谱华章——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设计大师、“中国馆之父”何镜堂
收藏 引用
《广西城镇建设》2013年 第9期 58-66,57页
作者:黄健 何镜堂中国工程院 
他是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总设计者;他是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总设计者;他是鸦片战争海战馆的总设计者;他,就是我国建筑事业的泰斗人物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设计大师,被誉为“中国馆之父”、“校园建筑设计掌门人”的何镜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化传承与建筑创新 何镜堂院士同济大学大师讲坛简介及访谈
收藏 引用
《时代建筑》2012年 第2期55卷 126-129页
作者:何镜堂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2012年1月15日,何镜堂院士在同济大学以"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漫谈建筑创造"为题举办讲座。何院士畅谈了自己在建筑创造中以"两观三性"为理论基础的实践体会,并详细介绍了校园规划及建筑、文化博览建筑、历史建筑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江立敏对话何镜堂:生长与成长——以环境育人的韧性校园
收藏 引用
《建筑技艺》2022年 第9期28卷 12-14页
作者:何镜堂 江立敏中国工程院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建筑设计四院 
“韧性校园”概念源于“韧性城市”,城市与校园均在不断的发展与变化中,且校园对周边城市区域具有一定的辐射能力。但因为校园自身的整体性,使其成为融合建筑与文化,联结教师与学生的场所,对韧性校园的设计也需要更多地关注教育这一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当代建筑名人 何镜堂
收藏 引用
《城市建筑》2007年 第7期4卷 90-91页
作者:何镜堂中国工程院 华南理工大学 
我常用“二观”.“三性”来理解建筑创作,即建筑师要有“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建筑创作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建筑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面对各种因素,分清主次。建筑创作首先要突出建筑的整体观,综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何镜堂谈“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观”
收藏 引用
《美与时代(创意)(上)》2010年 第7期 1-1页
作者:何镜堂 
近半世纪以来,人类在大规模建设自己家园的同时,带来了对自然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受到了冲击。与此同时,世界性的文化趋同使建筑文化的地域性、民族性逐渐消失,人类从这些教训中逐渐懂得了可持续发展的道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当前高校规划建设的几个发展趋向
收藏 引用
《新建筑》2002年 第4期 5-7页
作者:何镜堂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广州510641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产业化进程的加快,高校规划建设中形成新的发展特点。根据当前多元、综合的办学模式,对创造人文化、生态化的校园空间环境,满足校园社会化、开放化的现实需要,融入自然环境的组团化、网络化建筑设计,以及校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横琴岛澳门大学新校区的规划设计
收藏 引用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 第7期38卷 151-154页
作者:黄骏 林燕 何镜堂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40 
横琴岛澳门大学新校区的总体规划设计立足于山海环境资源和生态自然条件,采用强调簇群式生长的建筑布局模式,并融合南欧和华南地区的建筑风格,目的是创造富有独特魅力和风格的国际化校园.以书院式的发展格局作为组团的核心模式,既是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个理性与感性交融的建筑创作实践
收藏 引用
《深圳土木与建筑》2014年 第4期11卷 7-10页
作者:何镜堂中国工程院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学院、建筑设计院 
很荣幸有机会做一个发言,各位同行、各位建筑师,大家都知道,建筑是一门多学科高度交融的科学,建筑设计体现了科学的理性,与情感交融的属性。今天我想就这个题目选一个最普通的、很小的、充满人间情感的项目,谈谈我是怎么形成的,跟大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