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何镜堂"
161 条 记 录,以下是21-30 订阅
视图:
排序:
“和谐社会”下建筑与城市设计的几点探讨
收藏 引用
《建筑学报》2006年 第2期 76-77页
作者:何镜堂 蒋邢辉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广州510640 
在设计中协调人、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是实现“和谐社会”目标的重要内容。结合我国当前建筑文化的各种现象,从建筑与城市的关系、建筑形式的把握、建筑地域文化特色的营造、建筑生态可持续发展这四个方面对如何实现人、建筑与环境和谐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数字城市与建筑学的发展
收藏 引用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 第10期30卷 1-6页
作者:何镜堂 蒋涛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数字城市的建设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重要的一环 ,本文在研究数字城市技术给人类生活、工作带来的变化之基础上 ,从城市、群体建筑和单体建筑三个层面探讨了其影响 ,以及建筑学在信息时代的一些发展倾向 .提出信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亚热带传统民居生态节能技术探析
收藏 引用
《工业建筑》2013年 第10期43卷 38-41,49页
作者:冒亚龙 何镜堂长沙理工大学建筑系长沙410004 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 
通过挖掘民居建筑精髓,意图以之促进传统生态节能技术的发展。应用图解分析和综合演绎的方法,探索亚热带传统民居朴实形态的背后隐含着的生态节能技术与建造方式的智慧。传统民居的环境设计因地制宜,师法自然,建筑技术顺应气候,结合地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五邑大学规划与主楼设计
收藏 引用
《建筑学报》1990年 第1期 13-17页
作者:何镜堂 李绮霞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从广州经广佛公路南下快要进入江门市区时,从林荫公路向左前方眺望,一座大型的现代的新教学大楼从广阔的绿茵中拔地而起,远处更有公园的山麓丛林花木所衬托,以其美丽、壮观而夺目,这就是五邑大学(插页1)。它是侨乡海内外同胞集资兴建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现代教育理念的探索与实践——浙江大学新校区东教学楼群设计
收藏 引用
《建筑学报》2004年 第1期 36-41页
作者:何镜堂 汤朝晖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广州510641 
本文通过浙江大学新校区的建筑实践,强调校园建筑设计应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特色,并以建筑的网络化、园林化布局,建筑与环境的协调,交往空间的组织和校园文化的营造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和论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化整为零 融于山水——关于桂林博物馆的设计构思
收藏 引用
《建筑学报》1991年 第8期 51-54页
作者:何镜堂 李绮霞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桂林博物馆的筹建始于1964年。当年史学家郭沫若先生应邀挥笔写下了“桂林博物馆”五个大字,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几经周折,直至1986年才由国家、自治区、桂林市共同投资兴建,并在桂林市建委的主持下,邀请了一些设计院进行了建筑设计方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香港五星级酒店的客房设计
收藏 引用
《建筑学报》1996年 第12期 30-33页
作者:何镜堂 孔志成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 
香港五星级酒店的客房设计何镜堂,孔志成城市高级宾馆的建设,对促进各地区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扩大政治、商务和文化的交流正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客房作为高级宾馆的核心,近年来在设计上有了较大的变化和发展,笔者近期因工作关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收藏 引用
《建筑学报》2009年 第6期 10-13页
作者:何镜堂 张利 倪阳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广州510640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100084 
中国馆设计场地位于上海世博规划围栏区B片区世博轴东侧。场地东、南、北侧分别为规划道路红线24m宽的云台路、南环路、北环路;西侧为规划道路红线40m宽的上南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四空间模型”视角下图书馆创新设计理念与策略
收藏 引用
《南方建筑》2022年 第12期 55-63页
作者:刘筱舒 何镜堂 冒亚龙 罗英奇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工程院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转型发展已成为当代公共图书馆面临的重大命题。基于北欧三座新建公共图书馆空间设计分析,论述了当代公共图书馆转型发展的趋势,解析了“四空间模型”设计思维。当代公共图书馆打破了以借阅为中心的传统格局,创造以分享为主体的交流空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侵华日军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三期工程
收藏 引用
《建筑学报》2016年 第5期 48-52页
作者:何镜堂 倪阳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