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何闽"
2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北京“图则+规则”的详细规划用地功能管控路径
收藏 引用
《规划师》2024年 第7期40卷 22-31页
作者:杨浚 唐燕 何闽 殷小勇 李婷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乡村规划所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体规划所 
在梳理传统控规功能管控困境的基础上,剖析新时期北京控规的功能管控转型路径,总结北京控规改革中推进的“图则+规则”用地功能管控技术方法创新,并具体分析基于“图则”的分层级街区控规编制技术体系,以及基于“规则”的分阶段功能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北京乡村产业融合用地研究
收藏 引用
《小城镇建设》2023年 第8期41卷 15-21页
作者:陈景 刘扬 何闽 张智杰 白琦艳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乡村规划所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乡村规划处 
在构建首都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乡村振兴被赋予具有时代意义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成为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的潜力支撑及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基础支撑。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以“点状”用地为代表的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空间供给成为当前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美国风景路规划中的资源整合策略
收藏 引用
《国际城市规划》2010年 第4期25卷 117-120页
作者:董晶晶 何闽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与景观设计研究中心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高效、可持续的资源利用是当今世界各个研究领域的重点。景观作为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涉及历史、文化、生态、工程技术等众多复杂因素,对景观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规划实施新型定量评价模式探索--“城市发展规划指数”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
收藏 引用
《城市规划》2014年 第7期38卷 17-22,30页
作者:张朝晖 邱红 何闽 魏科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体规划所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科技信息处 
针对当前城乡规划实施绩效评估的精细化管理需求,为促进提升动态监测、定量反馈、预警响应和决策支撑能力,探索引入定量评价更具优势、关联分析更具深度的指数评价方法,建立科学定量评价规划实施进程和发展效果的"城市发展规划指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北京生态涵养发展区新城建设思考——以怀柔新城为例
收藏 引用
《北京规划建设》2012年 第1期 56-60页
作者:何闽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将全市从总体上划分为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四类区域。生态涵养区是北京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是环境友好型产业基地,是保证北京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区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什邡市城区控规编制中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
收藏 引用
《北京规划建设》2008年 第6期 79-81页
作者:何闽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自然灾害以及各类突发性公共事件,虽然发生的概率较低,但是因为难以预测,往往会给城市生活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汶川地震造成18个市州受灾,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至2008年9月25Et,已确认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失踪17923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北京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审-批-管”体系探索
收藏 引用
《北京规划建设》2023年 第4期 65-67页
作者:蔡晶 陈景 张智杰 何闽 白琦艳 姜文婷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乡镇地区是北京市域生态空间的托底地区,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集中发力地区,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简称“若干意见”)和《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新城到副中心:京城格局变迁实录
收藏 引用
《北京规划建设》2016年 第5期 83-87页
作者:路林 何闽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体规划所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专业委员会"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体规划所 
北京作为国家首都,每一次城市空间格局的改变,都带有国家层面发展战略转型的深意。新一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建设城市副中心,构建"一主、一副、两轴、多点"的城市空间新格局。与上一版总体规划相比,最大的变化无疑是依托通州新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城市设计职业后教育内容讨论
收藏 引用
《城市建筑》2018年 第27期15卷 42-44页
作者:董晶晶 何闽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体规划所 
围绕城市设计以三维空间为学科研究核心的特点,职业后城市设计教育的对象应以具有空间创作基础的城乡规划学、建筑学和风景园林学专业人员为主,以空间模式语言作为空间教育的核心;针对城市融贯学科的特征,在职业教育前应首先明确城市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压缩性地基土上应用扩展基础的探讨
收藏 引用
《安徽建筑》2001年 第5期8卷 57-58页
作者:陈旺敏 何闽铜陵有色设计研究院 
高压缩性土作为建筑地基具有沉降较大的特点,为克服扩展基础对其敏感,可通过调整基础底面积,使其均匀沉降。具有施工简便、经济及广泛的适用性等特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