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余俊雯"
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审美内涵
收藏 引用
《电视研究》2022年 第7期 84-86页
作者:余俊雯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 
文化类综艺节目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资源整合,通过创新编码形式构建美学特色,形成主流价值传播。本文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创作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为例,从舞台审美空间、文化内涵审美空间和联结受众的心灵空间三方面论述文化类综艺节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带一路”电影的建构性传播
收藏 引用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年 第11期43卷 95-100页
作者:余俊雯 潘可武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 
电影被视作国家文化对外传播的媒介载体,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要素。"一带一路"电影的传播,不同于单纯的文化"走出去",在区域性的共同目标指导之下凸显出自身的"建构性"特点。建构性意味着主体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建设中的群众路线
收藏 引用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 第6期40卷 113-123页
作者:潘可武 余俊雯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北京100024 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浙江杭州311121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从胜利走向胜利,是因为始终有着人民群众的支撑与支持,并在实践发展中总结出一套群众路线理论,焕发出真理与时代的光芒。作为党的特色理论贯穿引领下的戏剧与影视学,承担着国家形象展示与国民美育之重任,其学科属性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媒介融合时代广播电视声音制作与传播方式研究
收藏 引用
《当代电视》2022年 第10期 73-77,105页
作者:姜燕 余俊雯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 杭州师范大学创意与传媒学院 
声音作为艺术表达与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及文化内涵在当今的媒体环境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力量。科技的发展推动着媒介融合的进一步发展。声音作为媒介融合的一个重要平台凸显了其智能化传播的优势并不断影响和改变着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以创新性还原艺术本真性——探寻河南卫视爆火节目背后的章法
收藏 引用
《当代电视》2021年 第11期 47-53页
作者:余俊雯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 
河南卫视2021年春晚凭借舞蹈节目《唐宫夜宴》在众多卫视晚会中脱颖而出,备受瞩目。后续又接连推出《元宵奇妙夜》《清明时节奇妙游》《端午奇妙游》《七夕奇妙游》等中国传统节庆系列节目,成功形成品牌IP,收获全网上下一致好评。河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融媒体环境下如何解锁综艺节目创新密码——评《朋友请听好》
收藏 引用
《当代电视》2020年 第8期 98-100页
作者:余俊雯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 
融媒体环境下,节目创新面临更大挑战。芒果TV《朋友请听好》独辟创新视角,将广播搬上荧屏,融合"电台直播+真人秀"的创意表达,发挥广播的交流魅力和声音的陪伴优势,瞄准当下人们社会生活中的痛点,在满足"倾诉"与&qu...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