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余志为"
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论新媒体知识生产方式的转变与电影教育的转型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2018年 第10期 148-152页
作者:余志为重庆大学电影学院研究员400044 
新媒体时代,麦克卢汉所预言的"全球村"变现实,新媒介渗透各个领域,并延伸了人类的感知方式。在电影领域,影像本身的魅力正在跨越学科、跨越社会领域、跨越过去的多种艺术门类,成一种最生动的艺术表达和日常表达形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电视会消亡吗?——论新媒介格局下电视媒体的未来
收藏 引用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年 第9期34卷 19-23,50页
作者:余志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网络的出现改变了媒介生态,传统广播意义上的电视也面临挑战。新媒体不仅改变了电视的节目内容,分化了传统意义上的观众,更是从根本上改变了电视的性质与内涵。本文将整理中外已有文献中对于电视是否会消亡的争论,探寻这些研究和争论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3D作一种新的“视觉标准”使舞蹈电影回归身体表达
收藏 引用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8年 第4期 81-87页
作者:余志为 王彤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 
3D电影《皮娜》探索了新技术在拓展电影视觉表达方面的新空间,影片正负视差的设计引导观众的视觉和身体感知经验。《皮娜》在表现舞台空间散点布局上对动态视点的调动,也让观众能够参与其中,影片用特写镜头聚焦于舞者静默的身体,突出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国家形象的他者想象和自我建构——中日两版纪录片《新丝绸之路》对照分析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19年 第2期37卷 137-141,147页
作者:余志为 张雅倩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 
影像传达在国家形象建构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日两国同时拍摄、制作、播出了两个不同版本的纪录片《新丝绸之路》,文章从影像、叙事和主题三个方面分析纪录片中的他者想象与自我建构的呈现方式。结合纪录片中所呈现的他者想象和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观看到体验——转变中的3D电影美学观念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2014年 第9期 176-179页
作者:余志为 彭吉象重庆大学教授400044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100871 
一种当前流行的电影技术,三维立体技术给电影带来了与传统二维电影不同的"信息",同时也使一种新的电影美学观念浮出水面。本文在梳理了3D电影特性的基础上,以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作理论依据,分析了3D技术对人体感知的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喜剧《刘老根》的成功传播要素
收藏 引用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 第1期5卷 49-51页
作者:余志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100008 
《刘老根》突破了主旋律作品难有市场和乏有观众的惯例。把农民创业的主题挖掘得充分 ,表现得生动。作品民间性表现平民化的底层视角、乐观主义的人生态度。主旋律题材在继续保持政治伦理化倾向的同时 。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之“老虎”意义探寻
收藏 引用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3年 第2期27卷 74-78页
作者:余志为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重庆400044 
继《卧虎藏龙》之后,李安影像中的"老虎"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再次出场,借助3D技术实现了老虎的亮相和主角的担当。"老虎"是导演与世界的想象性关系的关键元素。与《卧虎藏龙》不同的是,影片《少年派》的意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身体政治与符号载体:日本导演押井守动画电影中的女性身体研究
收藏 引用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23年 第5期37卷 42-51页
作者:余志为 王聪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重庆400044 
日本极具个人风格的“作者型”导演,押井守的动画电影呈现了独特的女性身体。女性身体不仅作押井守动画电影中极重要的符号载体被展示和指认,同时也始终处在父权律法的管辖和宰制之中。符号化的女性身体成父权话语实践的另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国内真人秀节目现状的文化审视
收藏 引用
《南方电视学刊》2007年 第2期 32-34页
作者:桂青山 余志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博导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博士 
中国电视媒体似乎很擅长培养观众对一种形态节目的“疲态”,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相当多的电视节目总是要经历一个惯性的循环:一种形态的节目迅速火爆,于是引起媒体同行与观众的关注,接着其它电视媒体跟风,进而一窝蜂地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