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余承法"
1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围城》在英语世界的译介、研究与接受述评
收藏 引用
《外语与翻译》2024年 第1期31卷 2-9,I0001页
作者:余承法湖南师范大学 
本文通过对欧美大型图书馆纸质文献的系统搜集、整理与细读,并借助WorldCat、JSTOR、Google Scholar、Amazon、Goodreads等数据库/平台进行数据分析,考察并评析《围城》在英语世界的译介、研究和接受情况。结果显示:1)钱锺书“打通”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围城》在德语世界的翻译、传播与接受
收藏 引用
《外语与翻译》2024年 第1期31卷 16-22页
作者:朱琳 余承法郑州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本文采取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基于WorldCat、德国国家图书馆、亚马逊德国官网、好读网等网站的相关数据,结合译本版次、译者译行、媒体评介等,考察《围城》在德国的翻译、传播和接受情况。研究发现,由于译者娴熟的双语和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钱锺书“化境说”考镜源流
收藏 引用
《中国外语》2022年 第2期19卷 96-103页
作者:余承法 庄义辉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化境”最初作为一个美学术语,指文艺创作达到的出神入化境界。钱锺书将其挪移为翻译学范畴,包括不可分割的求“化”和入“境”:“化”为实,重在过程;“境”为虚,强调结果。“化境说”之“化”起源且相通于“化”之文字学原解、哲学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钱学”专栏:他者视野中的《围城》形象主持人语
收藏 引用
《外国语文研究》2022年 第1期8卷 53-56页
作者:龚刚 余承法澳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围城》单行本在1947年一问世即受到国内外的关注。比利时天主教神父善秉仁(Jos. Schyns,1899-1979)肯定了小说中的诙谐和幽默,但站在宗教立场上否定了其艺术价值(Schyns 182)。美籍华人学者夏志清(C. T. Hsia,1921-2013)称赞《围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全译之“化”看变译之“变”
收藏 引用
《外语学刊》2014年 第1期 99-103页
作者:余承法中南民族大学武汉430074 
基于保健品广告的英文全译和变译对比,将哲学中的"变"、"化"范畴纳入译学领域,从规律、目的、矛盾、方法、单位、价值等方面,由全译之"化"反观变译之"变",以加深对变译本质的认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译艺谱美曲,译论写华章——百岁翻译家许渊冲教授访谈录
收藏 引用
《英语研究》2021年 第1期19卷 1-10页
作者:余承法 李亚舒 许渊冲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北京100864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100871 
许渊冲教授在访谈中回忆了自己的翻译人生和翻译艺术,强调了翻译实践与理论的辩证关系,阐述了中国学派翻译理论的源流和内涵,并展望了中华文化典籍外译和翻译人才培养的前景。其主要观点概述如下:(1)文学翻译者需要夯实内功,从学习、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全译繁化机制的内涵、理据与类型
收藏 引用
《语言与翻译》2015年 第1期 52-57,70页
作者:万光荣 余承法中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武汉430074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语言学系美国威斯康星州53706 威斯康星大学普拉特维尔校区孔子学院美国威斯康星州53818 
繁化机制是译者为准确传达原文语里意义和完整再现其语用价值,而在译文中增补语表形式时所采取的一系列程序、手段、策略、方法之间相互组合和相互联系的全译行为,其理据是中西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语言文字系统等方面的差异。根据操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门罗·比厄斯利、阿瑟·丹托、诺埃尔·卡罗尔的艺术批评
收藏 引用
《外国美学》2018年 第1期 100-110页
作者:余承法(译) 陈敏(译)美国威斯康星州马奎特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在三位美国批评家、美学理论家门罗·比厄斯利、阿瑟·丹托、诺埃尔·卡罗尔的论著中,艺术批评与美学密切相关。他们在各自的实践中有着不同的关注焦点:比厄斯利认为艺术批评的主要角色是描述,丹托认为艺术批评的主要任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图像显示了什么
收藏 引用
《外国美学》2018年 第1期 121-136页
作者:余承法(译) 陈敏(译)德国卡塞尔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一、图像:凝视的现象图像吸引观众凝视的能力一直令人着迷。在自然主义流派的图像中,图像的再现有时与我们在现实中感知的内容非常接近,以致我们几乎被骗了。不知为什么,我们倾向于说,图像中显现的内容如同真的一样,并且远比只能借助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重新定义“泰国国民性”:拥抱多样性,维护统一性
收藏 引用
《南洋资料译丛》2019年 第3期 15-24页
作者:李葆华 余承法(译)泰国玛希隆大学亚洲语言与文化研究院 泰国玛希隆大学濒危语言文化记录、复兴和维护资源中心 湖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要成为泰国人,就意味着表现出“泰国国民性”(Thainess)中蕴含的泰民族独特的品质、行为和美德。至少在这个概念的民族主义设计者看来,将处于泰国“中心”社会的边缘位置上多种(并非截然不同的)语言和文化的变体统一起来,是在20世纪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