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余熙文"
1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明清人篆刻艺术思潮流变及皖籍印人之贡献
收藏 引用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 第1期40卷 56-59,67页
作者:武蕾 余熙文合肥师范学院艺术传媒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分析人参与篆刻实践并使篆刻成为独立艺术形式的直接原因,主要归结为元代印章材质的改变和篆刻理论的出现。考察明清人篆刻艺术思潮,经历了从“印宗秦汉”到“印从书出”和“印外求印”的嬗变,有力地推动了人篆刻的发展,三者合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企业会计财务核算数据误差校正方法研究
收藏 引用
《兰州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年 第2期36卷 36-40页
作者:王强 余熙文淮北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安徽淮北235000 合肥师范学院艺术传媒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面对企业会计财务核算过程中存在的数据误差问题,传统误差校正方法在网络噪声环境下,容易出现数据丢失情况,影响财务核算数据的误差校正效果,校正后的数据可靠性需要进一步提高.针对此问题,提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企业会计财务核算数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我国茶馆装饰风格的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收藏 引用
《农业考古》2014年 第2期 118-120页
作者:余熙文 李晓琼合肥师范学院艺术传媒学院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茶馆作为人们品茗休闲的公共空间,在我国已有一千六七百年的历史。其装饰风格随人们需求、茶馆功能的变化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通过对其装饰风格的梳理,可以探寻出茶馆装饰风格的规律及其发展趋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和谐理念下的城市发展:以城市公共空间为视角
收藏 引用
《江西社会科学》2013年 第12期33卷 198-201页
作者:李晓琼 余熙文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合肥师范学院艺术传媒学院 
和谐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构建和谐城市,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之举,而且对整个和谐社会的建设将起到巨大的带动作用。构建和谐城市,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科学合理地规划城市空间,体现人关怀,从而实现城市经济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地域建筑化研究
收藏 引用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 第3期31卷 61-64页
作者:余熙文 李晓琼合肥师范学院艺术传媒学院安徽合肥230001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受"全球化"的显著影响,地域建筑化在不断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着传承、保护与更新发展的诸多现实挑战和问题。以新型城镇化为视角,分析地域建筑化发展现状,包括古建筑保护、历史老街区保护、传统城市格局与风貌保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节能目的的室内自然光环境设计研究
收藏 引用
《枣庄学院学报》2014年 第1期31卷 116-118页
作者:余熙文合肥师范学院艺术传媒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通过室内设计中窗洞设计、中庭采光、反光装置和遮阳措施四个方面来探讨天然采光与室内设计之间的关系,寻找既满足室内设计艺术性又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达到节能目的的设计方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材料发展对建筑装饰设计影响的研究
收藏 引用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 第2期33卷 64-69页
作者:余熙文合肥师范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由材料发展引发的一系列关于建筑装饰设计创新的概念,其主要的目的就是更好将建筑装饰设计与材料运用结合起来。只有通过建筑装饰材料的更新与发展,才能达到将建筑装饰设计艺术、技术结合起来快速发展的目标。从建筑装饰材料发展的历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探究建筑装饰设计中的材料美感
收藏 引用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 第2期30卷 109-110页
作者:余熙文合肥师范学院艺术传媒学院安徽合肥230009 
由现代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引发的一系列对于建筑装饰材料的思考.主要目的不仅仅是满足建筑物的装饰功能,还要体现材料的美感.本通过对建筑装饰材料性质、分类、适用属性等方面的探讨,总结装饰材料的应用规律,得出在建筑装饰设计中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我国古代玻璃窗作为建筑装饰物的演变研究
收藏 引用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 第11期31卷 68-69页
作者:余熙文合肥师范学院艺术传媒学院安徽合肥230001 
从历史献角度对我国玻璃窗发展历史进行深入研究,梳理自晋代琉璃窗作为建筑装饰物的出现到清末玻璃窗在民间广泛应用的发展演变历程,并结合考古发现给予了相应证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环境设计专业校企合作课程考核改革研究——以《室内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为例
收藏 引用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0年 第3期28卷 146-149页
作者:余熙文合肥师范学院艺术传媒学院合肥230001 
环境设计专业校企合作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等方面与该专业其他课程显著不同,但目前还是以传统的考核方式方法来评价课程成绩,而忽略过程性考核评价,且缺乏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考核体系,以至于不能对教学质量进行有效反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