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俞可"
89 条 记 录,以下是21-30 订阅
视图:
排序:
对话范勃
收藏 引用
《艺术当代》2016年 第1期15卷 22-25页
作者:俞可 
俞可(以下简称“俞”):我觉得你关注的艺术内容转移了,你的绘画开始往当代艺术的问题意识或者观念呈现方面转移。感觉你越来越主观化的去做自己的作品。这次的创作与过去相比有一个很大的变化。这与我们前段时间所谈的一些艺术问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混响于东西
收藏 引用
《艺术当代》2008年 第4期7卷 96-99页
作者:俞可 
一种新的媒介对我们今天的审美经验和视觉艺术究竟具有何种意义?答案不言而喻。21世纪,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走向即是:影像与多媒体成为表现和记录艺术最重要的文本之一。今天的影像艺术不再是简单地按下机器的Play键,而是一种结合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威尼斯版图——风格迥异的国家馆
收藏 引用
《当代美术家》2005年 第5期 4-13页
作者:俞可不详 
当1895年威尼斯市的市长塞尔瓦蒂科不是作为艺术家、艺术策展人,而是作为政客突发奇想地把16个欧洲国家聚合在一起,开始了影响艺术发展进程的"双年展"之旅时,作为文化大国的中国大陆就一直与其失之交臂,在现代艺术20多年来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再谈20世纪80年代的青年艺术
收藏 引用
《艺术当代》2021年 第2期20卷 40-42页
作者:俞可不详 
今天回头来看"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青年艺术",我想从一个在当今中国当代艺术史上不那么显性的角度来讨论。对这个角度的思考源于我2018年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策划的"十面埋伏"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本土化不妨在乡下——英国东米德兰地区的当代艺术图景
收藏 引用
《当代美术家》2007年 第6期 36-39页
作者:俞可不详 
在欧洲的艺术发展史上,英国似乎长期处于次要的位置,无论是在古典主义时期还是在现代主义阶段。长久以来,国人对英国艺术的了解,似乎也仅限于特纳、康斯泰勃尔,以及拉斐尔前派的少数几位画家。但是,伴随着艺术的变迁,当人们公认的世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循证:欧盟教育实证研究新趋向
收藏 引用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年 第3期35卷 142-149页
作者:俞可 陈丹 赵帅上海师范大学教育部国际教育研究基地上海200234 多特蒙德理工大学学校发展研究院德国多特蒙德44227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201620 
欧盟以及各成员国将研究焦点转向教育政策制定与教育教学实践之间的关系,转向的动能来自证据。循证遂应运而生,并因国际大规模教育评估勃兴而备受期待。国际大规模教育评估促使欧盟各国架构教育监测体系,它由三个层面组成:学校外部评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变脸——关于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发出的信号
收藏 引用
《上海艺术家》2008年 第4期 8-11页
作者:俞可 
"变脸"不是"换脸",这是一种中国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精神方式乃至于生存方式。在东西文化的多重交互中,青年艺术家正在逐步创造和形成中国当代艺术的新面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青春无极限
收藏 引用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06年 第1期 4-5页
作者:俞可四川美术学院<当代美术家>编辑部 
几十年的艺术实践证明:当中国艺术在一个更为广泛的背景之中思考自己的出路时,很难说我们得到的比失去的多还是失去的比得到的多。在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意识背景中,我们将用什么样的艺术来分享和强化这个时代的精神力量?以怎样的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与苏新平的对话(节选)
收藏 引用
《艺术当代》2015年 第5期14卷 14-19页
作者:俞可 
俞可(以下简称“俞”):你认为自己创作是进入一种无意识状态,遵循自己的内心,尽量回避自己过去的知识经验和风格语言样式,并力求突破艺术史背景对于你思想的桎梏,可当我们看到你的作品时,仍然能够发现具体的、非常形象化的描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被模糊的界限
收藏 引用
《艺术当代》2006年 第6期5卷 80-83页
作者:俞可 
1917年,为了挪揄现代美学,马赛尔·杜桑向纽约艺术展送去了一个签著制造商名字的小便器,并从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那里借来一个饱含隐喻的名字:《喷泉》。极具讽刺的是,这件向艺术公然挑战的作品最终堂而皇之地进入艺术殿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