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俞子正"
1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远去的身影 永远的想念——悼念恩师温可铮教授
收藏 引用
《人民音乐》2007年 第11期 56-58页
作者:俞子正上海师范大学 
一位真的艺术家,我国男低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温可铮教授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为之奋斗不息的舞台,离开了他酸甜苦辣的人生舞台,离开了他呕心沥血的教学岗位,离开了他热爱的朋友和学生。似乎是一个梦,因为就在他倒下的前一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歌亦醉人何必酒——温可铮教授和他的歌声
收藏 引用
《人民音乐:评论》2001年 第6期 10-13页
作者:俞子正太原师范学院 
我从小并不很喜爱歌唱,考上音乐专业也只是由于"文革"时期百般无聊、参加过几天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后果.但我立志学好声乐的转折点,却是温可铮老师的一个论断引起的:那是1979年,温老师刚走出牛棚,在南京艺术学院举行音乐会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反思歌唱的原点
收藏 引用
《人民音乐(评论)》2003年 第12期 36-37页
作者:俞子正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每次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惊喜,尤其是看到一代代新人脱颖而出,着实使我们从事声乐艺术教育的人们感到欣慰,看到了我国歌唱事业的发展和成绩,看到了我国歌唱事业蓬勃的希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声乐“音色库”的合理运用
收藏 引用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 第2期 78-81页
作者:俞子正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南京210000 
声乐是通过运用人声的各种音色来表现情感、情绪和描绘情景的艺术。文章主要论述歌唱音色与表现情感的密切关系,主张通过技术训练,建立“音色库”。在理解情感的基础上,理智地运用声音技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声乐教学术语的科学性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1年 第4期 42-43页
作者:俞子正 
在每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有学科特色的教学术语,随着教学的不断发展进步,教学术语也必然不断更新,不断地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学科发展的要求。声乐教学也许是音乐艺术学科中教学术语使用最多的课程,它们有效地引导学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学声乐的人应怎样“用功”
收藏 引用
《歌唱世界》2015年 第7期 10-14页
作者:俞子正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抽象、不可见的声乐艺术,我们往往无法通过语言将其具象化,因此广大声乐学习者时常苦恼到底该如何提高声乐技巧、如何表达作品内涵、如何诠释人物角色……归根结底,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学声乐的人到底应该怎样用功”!众所周知,我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情感与理智——也谈歌唱中情感与技能的关系
收藏 引用
《歌唱世界》2015年 第9期 12-15页
作者:俞子正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歌唱技术与情感共存于歌唱艺术这个统一体中,既相互对应,又形影相随。如何合理、科学地把握二者之间的关联,一直是诸多声乐人研习的论题,各种观点不一而足。本期《歌唱世界》试图站在更加理性的角度对此问题予以厘清,希望能够为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声乐的“感觉”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97年 第3期 32-34页
作者:俞子正 
也许再没有比“感觉”这个词在声乐教学和评论中被广深入地运用,或者说被滥用了.它似乎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名词.能够综合艺术整体形象、一个由精神和各种技术完美结合的、无法用语言和数字表达而只能用思想、文化素养去体会、有实无形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声乐的“感觉”
收藏 引用
《音乐世界》2001年 第9期 31-32页
作者:俞子正 
也许再没有比“感觉”这个词在声乐教学和评论中被广泛地运用,或者说被滥用了;它似乎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名词,能够综合艺术整体形象、一个由精神和各种技术完美结合的、无法用语言和数字表达而只能用思想、文化素养去体会、有实无形的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于声乐演唱的音乐语言和文学语言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4年 第3期 99-101页
作者:俞子正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演唱者常常会把歌唱语言简单地理解为歌唱中的文字语言。实际上,歌唱语言应该是两个方面:音乐语言和文字语言,声乐教学中常常独立地理解这两者,尤其是对文字语言的歌唱性常常过于片面。本文就声乐演唱中音乐语言和文字语言的关系及相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