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俞祖华"
1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民族复兴话语的四种形态
收藏 引用
《河北学刊》2025年 第2期45卷 1-12页
作者:俞祖华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浙江工商大学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多元一体的复合型中华民族观定型,并阐释了民族解放、民族复兴思想。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民族复兴话语可分为四种形态:政治话语方面,中国共产党建构了以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为叙事主体、以抗日救亡的民族解放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民国知识分子对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不同设计——以胡适、陈独秀与梁漱溟为重点
收藏 引用
《东岳论丛》2013年 第6期34卷 26-36页
作者:俞祖华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烟台264025 
以胡适、陈独秀与梁漱溟三位知识领袖为重点,对自由主义、社会主义与新儒学三大知识群体的国家建设思想做了比较分析。指出以民族主义建设现代国家,是其政治共识,也是民国时期自由主义、社会主义与新儒学三大知识群体的"共同观念&q...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华民族复兴论与国民性改造思潮
收藏 引用
《近代史研究》2014年 第4期 38-42页
作者:俞祖华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是近代各种救国方案、各种建国主张的共同目标,是近代各派政治力量、各种社会思潮的共同愿景。但对中华民族复兴的实现道路、实现路径,各种方案、各派人物却有着不同的思考与设计。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中华民族命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近代中华民族复兴观念的生成及其衍化
收藏 引用
《天津社会科学》2014年 第3期 132-139页
作者:俞祖华 赵慧峰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中华民族复兴观念的源头可追溯到1894年孙中山提出的"振兴中华"口号,"五四"时期基本成型并出现了"民族复兴"一词;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复兴观念迅速定型并很快流衍为一种广为传播、影响力广泛的社会思潮,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烟台剪纸
收藏 引用
《走向世界》2024年 第30期 66-69页
作者:俞祖华不详 
剪纸,又称窗花、刻纸、剪画等,是一种“平面镂空艺术”,是以剪刀或刻刀在纸张或其他材料的薄片上剪出、刻出、制作出的平面艺术作品。2006年5月20日,剪纸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14日,国务院公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胡适到殷海光:近代自由主义的趋新与返古
收藏 引用
《河北学刊》2011年 第5期31卷 52-60页
作者:俞祖华 赵慧峰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烟台264025 
从胡适到殷海光,近代自由主义的发展,一面是在变革中守护、在激荡中稳立、在代际交替中传承的脉络,一面又是不受拘于思想前辈,不停地修正观念,力求超越"五四"、超迈前人的思想追求。在政治层面,胡适晚年强调容忍是自由的根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民国时期民族复兴话语的三种形态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化研究》2015年 第1期 59-73页
作者:俞祖华 赵慧峰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各派、各界的最大公约数,但各派、各界对民族复兴的话语表达有着不同形式,呈现为政治话语、学术话语与公共话语等重要形态。民国时期的政治人物分属进步、中立与保守三大阵营,他们对民国政治秩序有着不同的设计与考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阐释与弘扬沂蒙精神的四个维度
收藏 引用
《临沂大学学报》2023年 第5期45卷 48-57页
作者:俞祖华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烟台264025 
可以从四个维度阐释与弘扬沂蒙精神:从传统、当年和当下的时间关系看,沂蒙精神渊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伟大建党精神,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具有恒久价值,时至当下仍“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从沂蒙、山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入世到出世的大跨度转身——李叔同的生命意识与文化心态略探
收藏 引用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 第1期31卷 1-6,23页
作者:俞祖华 俞梦晨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烟台264039 鲁东大学文学院山东烟台264039 
李叔同从入世到出世的大跨度转身,从人生历程的角度,是在强烈的生命意识、强烈的"人生欲"引导下的对更高更远的人生境界的攀登,他的大致人生轨迹是富家子弟的纨绔人生、风华才子的艺术人生与高僧大德的宗教人生。从社会文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重视“四贯穿、四结合、四并举”,把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历史学学科专业建设
收藏 引用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 第1期35卷 65-70页
作者:赵慧峰 俞祖华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烟台264039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将文化的传承和人的培育教养联系在一起,要求必须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