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建筑采用屋顶遮阳与外遮阳整合设计对塑造建筑立面形象和营造舒适的室内热环境有着相互关联的影响。近些年,采用工具Ladybug+Honeybee进行参数化性能设计来配合建筑方案成为设计趋势。以该工具为基础的设计实践进行研究和分析,对西安某剧场项目的遮阳形式解读归纳,得出采用屋顶遮阳与立面构件遮阳相结合的遮阳措施,并调用Radiance+EnegyPlus软件模拟建筑表面的累积太阳辐射量、围护结构综合能耗、表皮温度和夏季室内温度,分析了该项目采用的遮阳通风层隔热、遮阳表皮的热缓冲效应对建筑表面太阳辐射量、综合能耗的影响比例。经计算,与无遮阳条件对比,该项目采用的综合遮阳方式使得太阳辐射降低60%,围护结构全年综合能耗降低9%,夏季室温更接近舒适室内温度的要求,为建筑遮阳技术应用与屋顶、立面一体化的方案设计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参数参考。
摘要:分析了主要文献对多智能体的定义及其特征,对建筑环境与能源控制领域的多智能体控制系统应用的标准、常用框架和语言进行了综述和介绍,并对多智能体控制系统的不同系统架构、协调机制、优化算法进行了对比分析。针对建筑设备系统优化控制、单体建筑能源与环境优化控制、建筑与外部能源网络交互优化控制、建筑群与外部能源网络优化控制等不同层次的多智能体控制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多智能体控制系统在建筑能源和环境领域应用中存在的时间序列优化、在线学习、计算不确定性、稳定性与收敛性等重要问题进行了讨论。
摘要:基于陕西省浅层地热资源及气候特征,选择陕西省不同气候区3个典型城市西安、榆林和汉中作为代表城市,针对办公、商业和居住3种类型民用建筑进行全年逐时负荷分析,从建筑负荷特性入手,确定供暖空调方案配置,进行经济性比较与分析,从而分析不同气候区不同建筑类型利用浅层地热能的适宜方案,为实际工程项目设计提供参考,也为我国其他地区利用浅层地热能提供参考。
摘要: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如何在有限的城市建设空间和绿地条件下,遵循绿色低碳途径实现碳中和成为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聚焦立体绿化这一尺度上的植物固碳释氧能力,选取5类74种关中地区适宜立体绿化的植物,以绿量作为计算指标,估算其固碳释氧量,为科学衡量基于建筑全生命周期评价的立体绿化碳汇提供数据参考。研究发现5类树种固碳释氧能力大小顺序为地被植物>乔木>藤木>常绿灌木>落叶灌木,5类树种里固碳释氧效果最好的分别为桑树、砂地柏、醉鱼草、金银花和常夏石竹。将74种植物的固碳释氧量进行聚类分析,筛选出高固碳释氧型植物共9种。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