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目的观察比较超前镇痛对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及鞘状突高位结扎术2~7周岁患儿,采用单中心、分层、随机、双盲设计;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四组,氟比洛芬酯组(K)、曲马多组(Q)、芬太尼组(F)和空白组(N),每组40人于手术前10分钟缓慢静脉注射给药,具体方案为:K组氟比洛芬酯1mg/kg;Q组曲马多1mg/kg;F组芬太尼2 ug/kg;N组生理盐水3 mL。观察并记录患儿转入术后恢复室的疼痛程度和躁动程度。结果 K组、Q组和F组患儿拔管时和清醒时的MAP和HR低于N组患儿,与麻醉前和停药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组在各时点的疼痛评分和严重躁动的比例均高于K组、Q组和F组患儿(P<0.05)。结论超前镇痛有助于减少小儿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超前镇痛药物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单中心、分层、随机、双盲设计,将6个月~2岁患儿随机分为芬太尼组(F)和对照组(N),2~4岁及4~7岁患儿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组(K)、曲马多组(Q)、芬太尼组(F)和对照组(N),每组40人,手术前10min缓慢静脉注射给药,监测术前、术中、术后生命体征,观察术毕停药后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患儿拔管后的意识状态、上呼吸道梗阻或屏气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观察患儿苏醒期躁动情况,并比较各组术后0、4、8、24h的镇痛评分。结果没有使用镇痛药物的对照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躁动评分明显高于其他干预组,各年龄段用药组术后0h及4h疼痛评分都显著低于N组,提示术前10min应用氟比洛芬酯、曲马多、芬太尼均能有效减少苏醒期躁动并减轻术后早期疼痛。在术后8h,6个月~2岁年龄段F组疼痛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岁年龄段K组的镇痛评分显著低于其余3组,而Q组、F组镇痛评分与N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芬太尼和曲马多均能减轻小儿腹腔镜术后早期疼痛,但对术后晚期镇痛效果有限;而氟比洛芬酯术后镇痛维持时间长,超前镇痛效果最好。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