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傅守祥"
8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数字艺术:技术与人文的博弈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 第3期 156-161页
作者:傅守祥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浙江杭州310028 
以媒体技术本体化与视觉文化审美化为表征的新意识形态的弥散,深刻影响着当代文化的发展。数字技术所导致的由话语文化形式向形象文化形式的转变,在摧毁传统文化等级秩序的同时,也消解着艺术传统对意义的深度追求。物质性存在的强势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广告女性形象探析
收藏 引用
《思想战线》2003年 第5期29卷 54-58页
作者:傅守祥浙江行政学院浙江杭州310027 
广告构图中的女性形象,无论是作为性客体的美女,还是极具"女性气质"的家庭主妇、职业女性,都是自然化性别差异观点的直接产物。生物学结构的等级观念支配着包括广告在内的媒介和大众关于性别的话语,看似远离意识形态的商业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泛审美时代的快感体验——从经典艺术到大众文化的审美趣味转向
收藏 引用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4年 第3期 58-62页
作者:傅守祥浙江行政学院 
技术和市场在文化领域的强力介入使当今时代出现了一种明显的文化泛化与审美泛化的趋势 ,其具体表现就是大众文化的崛起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转型。面对这种深刻的世俗化和广泛的民主化浪潮 ,高雅文化的至高地位和传统研究的学科视野受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为人生的艺术操守与娱乐化的审美矫正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17年 第6期33卷 70-74页
作者:傅守祥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温州325035 
艺术与人生的关系一直是文艺理论史上的重要话题,"为人生"与"为艺术"之争更是几度交锋,如何实现二者之间"和而不同"式的互助双赢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与总结的。当代大众文化的诸种艺术呈现中的喜剧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经典美学的危机与大众美学的崛起
收藏 引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年 第2期 78-83页
作者:傅守祥中国传媒大学 
在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笼罩下,日常生活的意义被放大为文化的中心并被神圣化,而昔日的现代性的神圣价值则被日常化;技术和市场在文化领域的强力介入使当今时代出现了一种明显的文化泛化与审美泛化的趋势。从经典艺术美的陶冶到关注身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红楼梦》人物——试论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双性气质”
收藏 引用
《红楼梦学刊》2005年 第1期 100-114页
作者:傅守祥浙江大学国际文化学系310027 
西方现代心理学和宗教女性主义所标举的“双性气质”理论 ,对理解《红楼梦》主旨及其人物形象有着崭新的意义。本文以王熙凤和贾宝玉为个案 ,着重分析了“女性的男性气质’和“男性的女性气质” ,认为《红楼梦》所塑造的人物具有超越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跨媒介流传的艺术沟通与女性光芒——《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的女性主义探析
收藏 引用
《妇女研究论丛》2011年 第6期 69-75页
作者:傅守祥 李馨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院上海201620 浙江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8 
跨媒介的艺术名作《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始自17世纪荷兰著名风俗画画家杨.维梅尔的经典画作,中经美国女作家特蕾西.雪佛兰的流行小说,再到英国导演皮特.韦伯的成名电影,3位艺术家分别以颜料、文字和影像的不同艺术材质,以不同的时空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学经典的诠释与《卡门》流传的千面
收藏 引用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 第5期 32-38页
作者:傅守祥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温州325035 
原创性是一切经典不可或缺的共性和第一品格,而"说不尽"则是文学经典的独特品格,因此文学经典需要后世读者的重读和重评,以寻获更多的启示。法国作家梅里美的小说《卡门》发表后便成为经典之作,法国作曲家比才则倾尽心血为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审美化生活的隐忧与媒介化社会的陷阱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2007年 第2期 105-109页
作者:傅守祥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博士后流动站北京100024 
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正逐步成为当下日常生活的基础,日常生活的意义被放大为文化的中心并被神圣化,而昔日的现代性美学的神圣价值则被日常化。现代人的媒体化生活与消费性艺术的出现并广受关注,标志着曾经边缘的大众文化已占据中心,取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众文化的现代性悖论:技术物性的固化与日常感性的想像
收藏 引用
《江淮论坛》2006年 第3期 91-94页
作者:傅守祥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博士后流动站浙江行政学院北京100024 
在大众文化审美形象化和欢乐身体化的今天,大众文化语义学维度的审美思考却越来越匮乏甚至一度消失。人的存在确实需要现代经济和技术,但又不能仅限于现代经济和技术:如果说大众文化带有很大的技术“物性”,那么人不是物;如果说大众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