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傅庶"
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被“消费”的大众——近期“现象电影”的文化政治
收藏 引用
《当代文坛》2014年 第5期 135-137页
作者:傅庶西南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 
从2011年开始,我国的电影市场陆续出现了一批制作成本较低、艺术品质一般,却一反常态获得高票房的电影,民间称其为"现象电影";而与当下中国电影市场欣欣向荣、生机无限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观众对这些电影的不断质疑。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温故一九四二》到《一九四二》——文学文本与电影文本叙事方式比较
收藏 引用
《电影评介》2014年 第14期 50-52页
作者:傅庶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 
1993年刘震云用一部"调查体小说"《温故一九四二》打捞起一段国民政府试图掩盖的历史。19年后,冯小刚将这段历史搬上了银幕,使之成为当年国内最受关注的电影之一。我们知道一部小说或电影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本的叙事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影视经典翻拍的文化思考——以3D版电影《智取威虎山》为例
收藏 引用
《艺术广角》2015年 第2期 39-43页
作者:徐勇 傅庶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 
一对于近十多年来的中国影视业来说,“经典的翻拍”或重拍已经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这里面有电影被翻拍成电视剧,如老版电影《英雄虎胆》和《五十一号兵站》被分别翻拍成同名电视剧;有电视剧的翻拍,如老版电视剧《上海滩》被翻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商业电影与“影像解放”的辩证法
收藏 引用
《艺苑》2014年 第4期 29-31页
作者:傅庶 徐勇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影像解放"是时代不可逆的结果,但其在令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同时也导致了审美的幼稚化和同质化,人们被影像制造的新偶像包围,影像反过来又制约着人们的生活。在影像中,人虽然是表现的中心,但作为整体和主体的人却被作为碎片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