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傅景川"
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现代派
收藏 引用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 第2期 77-83页
作者:傅景川吉林大学文学院 
作为十九世纪俄国文学的一座丰碑,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在一些重要方面与传统现实主义“离经叛道”,却与西方现代派血脉相通。他反映了那么多现实,却又偏执于表现主观精神,渲泄病态心理和神秘的宗教意识。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中的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再议剧作、演员与角色的相互关系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1995年 第Z1期 65-67页
作者:傅景川 
作为融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戏剧,其内部结构各层次之间,往往呈现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因此,在戏剧家手里,这个完整的结构系统常常出现突出一个层次,疏淡其他层次的跛足状态.这样,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不断理顺戏剧的内部关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戏剧评论与舞台表演如是说——现当代西方戏剧论争一题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1995年 第2期 4-8,12+2页
作者:傅景川 
如果说,现当代西方戏剧舞台有过断断续续的冷清与低落,戏剧评论界的纷争却一直红红火火。尤其是近一二十年来,“受屈”于评论家的演员与导演时有积怨发泄,使得关于评论家、演员、导演与观众相互关系及误区的争论日益突出。本文汇集了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衰落中的崛起——美国当代外百老汇和非外百老汇戏剧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1991年 第2期 69-71页
作者:傅景川 
横贯美国纽约市的百老汇大街,因其沿街剧院林立而素有美国戏剧中心之称。三、四十年代,它曾有过辉煌的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百老汇为典型的美国戏剧界的消沉,引起一些不甘沉沦的剧作家的焦虑。他们希望重振美国戏剧,象二十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澳大利亚的“怀特时代”与“新戏剧”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1992年 第5期 69-71,28页
作者:傅景川 
1990年9月29日,当代澳大利亚文坛巨擘,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帕特里克·怀特溘然辞世。澳洲各报竞刊悼文,争相述说由于失去他而出现的巨大的文化空缺。其中洋溢口碑的评价要算如下的话:“常常听到的一句话‘像出自怀特’表明,他对我们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次先锋的震荡——加拿大当代“介入剧”述评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1992年 第1期 68-70页
作者:傅景川 
在评论家的笔下,论及加拿大文学,是近些年才较为普遍的事。凭心而论,这倒不是专门家的疏忽,而是作为具有独立的、成熟的民族国家意义的文学,加拿大文学确实年轻。而在这后来崛起的民族文学中,作为表演艺术的戏剧,就更是大器晚成。本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坎坷而不衰竭的生命历程——18世纪英国戏剧评论回顾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1997年 第7期 26-29,69页
作者:傅景川 
英国戏剧曾有过自己的辉煌时期,站在这一时期艺术峰巅上的莎士比亚,已经成为世界戏剧史上最卓越的代表之一,显示了人的艺术创造才能所能达到的至高点。然而,莎翁之后半个多世纪,英国戏剧发展受挫,与同一时期的法国戏剧相比黯然失色。164...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化转型时期美国的疏离的寓言——安德森创作的“畸人”系列及其文化取向
收藏 引用
《东北史地》1996年 第1期 82-85页
作者:傅景川吉林大学中文系 
在美国现代小说家中,舍伍德·安德森可谓大器晚成。40岁那年,他历经艰辛刚当上厂主不久,便突然弃职离家,前往芝加哥。这一举动引起社会哗然,各种猜测纷纭而至。自然,不能排除经商的苦闷、养家的重负所造成的精神危机。但更重要的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