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储成龙"
1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基于变极绕组的无刷双馈电机起动特性研究
收藏 引用
《电工技术学报》2019年 第7期34卷 1392-1403页
作者:阚超豪 赵威 储成龙 鲍习昌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合肥230009 
利用"复合线圈"原理提出一种转子绕组自增阻结构。通过分析样机的定、转子绕组联结方式,说明了由变极绕组原理设计的定子绕组对样机起动状态到运行状态的切换作用;详细地阐述了自增阻结构在样机起动时可以有效增大转子电阻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多谐波联合起动方法的无刷双馈电机起动性能研究
收藏 引用
《电工技术学报》2019年 第23期34卷 4927-4938页
作者:阚超豪 胡杨 任泰安 鲍习昌 储成龙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针对无刷双馈电机起动转矩小、起动电流大这一不足,提出一种新型无刷双馈电动机。该电机定子绕组磁动势可分解为多个不同极对数的同转向谐波磁场,其中基波磁场对应的转子电流流通路径与常规无刷双馈电机相同,谐波磁场中转子电流流通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种多谐波联合起动的新型无刷双馈电动机
收藏 引用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9年 第12期39卷 3685-3696页
作者:阚超豪 鲍习昌 胡杨 储成龙 赵威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由于无刷双馈电动机在起动过程中存在起动转矩小、起动电流大,以及对电网和电机造成冲击大等问题,使得电机起动性能达不到工业要求。将复合线圈结构引入到无刷双馈电机的转子绕组,并与定子磁动势谐波理论相结合,提出一种多谐波联合起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复合线圈结构的新型无刷双馈电机的起动性能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8年 第24期38卷 7370-7380页
作者:阚超豪 储成龙 赵威 鲍习昌 胡兆稳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由于无刷双馈电动机存在起动电流大、起动转矩小的不足,导致电机起动性能达不到工业应用要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转子绕组采用复合线圈组和变极法设计的无刷双馈电机,并结合设计实例进行详细分析。这种转子结构使得电机在起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MBSE的动车组需求管理方法
收藏 引用
《系统工程学报》2023年 第2期38卷 204-212,234页
作者:王保民 梁玉泽 李肇星 储成龙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天津300222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青岛266111 兰州交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为保证客户原始需求在动车组设计研发过程中被准确传递并满足,针对基于传统系统工程动车组设计研发中存在的需求表达存在歧义等需求管理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思想需求管理方法,该方法基于Teamcenter平台,纵向分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Fluent软件的动车组空调数值仿真
收藏 引用
《铁道车辆》2012年 第12期50卷 5-8,1页
作者:储成龙 李树典 姚非 徐跃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工程实验室(南方)山东青岛266111 
文章以动车组客室空调通风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对高速列车车内的速度场与温度场的分布进行仿真。计算过程中湍流采用k-ε两方程模型,计算区域利用有限体积法离散,并综合考虑了车体壁面传热、太阳辐射、人体散热等多种传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型卧铺动车组送风结构仿真
收藏 引用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年 第6期7卷 52-53页
作者:储成龙 李江春 阚继存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青岛266111 
文章主要针对新型卧铺动车组送风结构进行建模仿真,考虑上、下两层卧铺送风口和走廊送风口,并对各送风口风量进行统计,根据仿真结果提出合理的结构优化建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单晶硅表面微结构纳秒脉冲激光加工研究
收藏 引用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22年 第1期51卷 23-26页
作者:储成龙 汪奇文 张振 张全利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南京210016 
以单晶硅为对象,使用波长355 nm、脉宽15 ns的纳秒激光对单晶硅进行烧蚀加工试验研究。基于单因素法设计并完成了单晶硅纳秒脉冲激光直线刻蚀试验,探究了激光输出功率、激光脉冲重复频率、激光扫描速度和扫描次数对纳秒脉冲激光加工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动车组变频空调控制逻辑与供电分相区匹配关系探讨
收藏 引用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年 第6期7卷 42-43页
作者:李江春 储成龙 武继将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青岛266111 
文章结合动车组用某型号变频空调在特定区段客室内温度控制精度降低问题原因分析,对空调控制逻辑与动车组运行线路供电分相区匹配关系进行探讨,为动车组空调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拌和楼快速调试技术
收藏 引用
《公路》2001年 第10期46卷 45-48页
作者:孙长龙 聂静源 邓江炜 刘跃平 王文保 张瑞春 储成龙中国路桥(集团)总公司北京市100011 
针对施工中易出现的拌和楼成品料级配与设计配合比不符而出现沥青混凝土质量问题的实际情况 ,从拌和楼工作原理入手 ,由理论分析到工程实例验证解析 ,详细阐述了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拌和楼快速调试技术 ,提出了沥青含量及粉料用量技术处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