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冯兴军"
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牛乳铁蛋白素(1-15)-蜂毒素(5-12)杂合肽基因的合成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收藏 引用
《生物工程学报》2009年 第7期25卷 975-981页
作者:毕重朋 冯兴军 单安山 郭佳音东北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哈尔滨150030 
为了构建新型的杂合肽,设计了一种新型杂合抗菌肽牛乳铁蛋白素(1-15)-蜂毒素(5-12),由牛乳铁蛋白素(LfcinB)N端第1~15个氨基酸残基和蜂毒素(Melittin)N端第5~1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根据大肠杆菌密码子的偏爱性,设计合成了杂合肽L...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杂合抗菌肽牛乳铁蛋白素-天蚕素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及其活性鉴定
收藏 引用
《微生物学通报》2012年 第9期39卷 1242-1249页
作者:宋雪莹 冯兴军 李静 许文杉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目的】菌株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研制新型安全高效的抗菌药物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抗菌肽具有多种优良特性,高活性抗菌肽的开发及其重组表达对解决菌株耐药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根据牛乳铁蛋白素与天蚕素的结构,设计一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鸡源抗菌肽Fowlicidin-2在大肠杆菌中的重组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鉴定
收藏 引用
《微生物学通报》2013年 第5期40卷 775-782页
作者:许文杉 冯兴军 李晓冲 邢丽维 柳迪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目的】对抗菌肽Fowlicidin-2基因进行克隆与表达,并鉴定其生物学活性。【方法】根据抗菌肽Fowlicidin-2氨基酸序列,依照大肠杆菌(***)密码子的偏爱性,人工设计合成其编码基因。与质粒pET-32a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载体,转化表达宿主菌***2...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鸭抗菌肽Cathelicidin的衍生物设计及抑菌机制研究
收藏 引用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7年 第3期48卷 40-47页
作者:冯兴军 李丹 朱健 刘超群 高伟 陈惠娴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哈尔滨150030 
鸭抗菌肽Cathelicidin分子[Cath(1-20)]富含疏水性氨基酸及正电荷,通过人工方法设计合成Cath(1-20)的截短肽衍生物,筛选新型安全Cath(1-20)衍生肽,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与母肽Cath(1-20)相似,三种衍生肽Cath(5-20)、Cath(4-20)、Ca...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牛乳铁蛋白素-马盖宁杂合抗菌肽的设计、合成及抑菌活性
收藏 引用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 第3期42卷 105-109页
作者:冯兴军 李静 赵晓宇 宋雪莹 许文杉东北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哈尔滨150030 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哈尔滨150010 
根据抗菌肽牛乳铁蛋白素(Lfcin B)与马盖宁(Magainin)的核心功能序列,将Lfcin B(1-15)和Magainin(1-12)二者连接起来,设计一种新型杂合抗菌肽LFB15-MA12,采用固相化学合成法合成获得纯度大于95%的LFB15-MA12。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得LFB15-M...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抗菌肽分子设计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饲料博览》2010年 第9期20卷 13-15页
作者:宋雪莹 冯兴军 李静东北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哈尔滨150030 
抗菌肽具有分子量小、热稳定性高、杀菌范围广、毒性低及无污染等特点。通过分子设计进一步提高抗菌肽活性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对抗菌肽分子的设计主要原则、方法及其步骤进行了综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抗菌肽Lactoferricin B的原核表达及其纯化
收藏 引用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 第9期41卷 67-71页
作者:赵晓宇 冯兴军 孟利强 张淑梅 王玉霞 张先成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哈尔滨150010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哈尔滨150030 
牛乳铁蛋白活性多肽(Lactoferricin B,LfcinB)是一种阳离子型抗菌肽,因其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现已被认为具有能够替代传统抗生素的发展前景。然而,由于传统的分离制备方法存在诸多弊端,所以基于基因工程的原核表达技术在制备高纯度和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体外培养原代神经元损伤模型的建立及损伤后脑红蛋白的表达
收藏 引用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8年 第2期13卷 68-70页
作者:刘开东 周定标 尚爱加 冯兴军 王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北京100853 
目的建立原代神经元机械性损伤的体外细胞模型并探讨神经元损伤后脑红蛋白(NGB)的表达变化。方法取出生12h内Wistar鼠的大脑皮质,培养10 ̄12d后,采用所设计的标准模板,直视下进行损伤,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观测损伤前、后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