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针对液压防抱死制动系统(anti-lock braking system,ABS)开发过程中遇到的车轮抱死、踏板舒适性不良等实际问题,重点研究液压ABS回油泵的控制策略及其对制动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回油泵流量数学模型,轮缸数学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在AMESim中建立液压系统模型,通过设计仿真实验,对回油泵的开启时间和转速对ABS系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在进入ABS控制时,回油泵首先应保持低速运转,以克服静态摩擦和减小自身惯量,减压时,再加快转速和首次保压时低速开启的启动方式的结论,最后得出了回油泵的控制策略,通过实验对控制策略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所提出的控制策略下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并能有效地抑制主缸的压力波动,改善驾乘舒适性能。
摘要:介绍了半桥逆变电路的工作方式,探讨了IGBT静态特性及动态开关过程,对正常工作和过流故障时的原理进行了分析,给出了IGBT驱动和保护的详细电路。三菱公司CT60AM设计的实际电路已在某研究所大功率并联多余度逆变电源上可靠运行。应用表明该驱动及保护电路结构简单,抗干扰能力强,证明了该方案的合理性、可靠性。
摘要:在建筑节能领域,太阳能是一种备受青睐的清洁能源.然而,太阳能本身的不稳定性及不连续性极大的影响了其应用效果.相变储能技术以其巨大的相变潜热、相变过程温度恒定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是太阳能存储技术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技术.为总结相变储能技术在太阳能存储领域的应用效果及研究现状,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基于相变储能材料(PCM)的太阳能储能水箱的研究进展.通过对太阳能相变储能水箱中PCM的性能改进、相变储能水箱结构优化设计、相变储能水箱性能提升等问题的现有研究进行总结分析,归纳出目前基于PCM储能的太阳能储能水箱在应用中的优势与不足.最后,提出改善太阳能相变储能水箱性能的研究思路,分别对PCM的融化率、强化传热方法、技术经济性、储能水箱应用场景、多能耦合供热性能匹配等问题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太阳能相变储能水箱的深入研究与应用提供帮助和借鉴.
摘要:总结虚拟现实医疗护理系统设计和应用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总结并提出相应对策,为进一步完善虚拟现实医疗护理系统、提高护理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摘要:【目的】东北地区推广的秸秆覆盖条耕模式(简称“条耕”)加剧了土壤温度的异质性,可能影响玉米出苗和根系发育。研究当地主栽玉米品种在条耕和传统耕作方式下的产量差异,并通过Logistics方程模拟评价不同适应性品种的生长特征,为玉米高产稳产栽培及适应性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0和2021年在吉林省梨树县开展玉米田间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因素为耕作方式:条耕(ST)和常规旋耕起垄(CT);副因素为当地10个主栽玉米品种。监测两种耕作方式下玉米季的土壤温度、出苗时间和出苗率,调查玉米生育阶段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并用Logistics模型模拟了各品种不同生育期的生长特性。ST处理下各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相对于CT的变化率用以下公式计算:(ST−CT)/CT,以相对变化率对玉米品种进行适应性分类。【结果】与CT处理相比,ST处理下玉米苗带和行间的土壤温度均较低,尤其在行间位置(秸秆覆盖处),这种差异一直持续到播种后50~70天。ST处理下两年苗带土壤温度累积量分别减少305℃和107℃,行间土壤温度累积量分别减少450℃和355℃;ST处理下各品种玉米的出苗时间均受到抑制,但不影响最终出苗率。不同品种产量及穗粒数对耕作方法的响应不一致。ST处理下强适应性品种有郑单958、迪卡M753、迪卡M751,平均产量分别较CT处理增加8.4%、3.5%、2.1%;弱适应性品种有迪卡517、良玉99、富民58、宏硕899、铁研58,平均产量分别减少6.6%、6.0%、3.3%、1.5%、0.7%;其他品种表现出中适应性。从产量组成因素分析,强适应性品种的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百粒重平均分别比CT处理增加1.2%、4.3%、0.5%,中适应性品种分别比CT处理减少0.0%、1.1%、2.4%,弱适应性品种分别比CT处理减少1.7%、3.9%、0.0%。Logistic生长拟合曲线分析结果表明,ST处理降低了玉米渐速生长期(V1—V14阶段)的生长速率,加速了在快速生长期(V14—R3阶段)的生长速率,强适应性品种比其他品种表现出更强的“补偿生长能力”,其快速生长期的平均生长速率比CT处理高6.1%,平均穗粒数高4.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籽粒产量与穗粒数(r=0.65~0.66)、成熟期地上部干重(r=0.57~0.80)、最大生长速率(r=0.72~0.84)、快速生长期的生长速率(r=0.69~0.83)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东北地区主要玉米品种对条耕存在适应性生长差异。与传统耕作相比,条耕降低了玉米播种后前两个月的土壤温度,推迟了出苗,但提高了吐丝前关键生长期的干物质积累速率,促进了穗粒数形成,稳定了产量。强适应性玉米品种在快速生长期具有更强的“补偿性生长能力”,因此,选择强适应性玉米品种可以作为条耕的配套措施。
摘要:表冷器的换热效率受几何结构设计参数影响较大。为此,本文以某表冷器为研究对象,针对影响表冷器换热性能的主要结构尺寸参数,如管间距,肋片厚度,肋片间距以及管径进行研究。首先,根据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各结构参数对换热性能的影响规律,得出各结构参数的优化范围;然后利用田口正交试验法设计了25组混合正交试验表以研究结构参数对换热效率的耦合影响;最后通过进行参数分析,得出影响表冷器换热性能因素从高到低的顺序为:肋片间距、管径、管间距、肋片厚度。结果表明:当管间距20.5 mm,肋片厚度0.31 mm,肋片间距2.65 mm,管径9.0 mm时,表冷器单位体积换热量最高为7939.22 kW/m^(3)。研究为表冷器结构参数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摘要:潜热储能技术(Latent Heat Thermal Energy Storage, LHTES)已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可,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储热技术之一,但几乎所有的相变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 PCM)都存在热导率低、相变过程中传热性能差的问题。在PCM中添加翅片是提高PCM潜热蓄热放热速率的有效方式之一,目前已在翅片强化PCM传热性能的原理和优化方面开展广泛的研究。首先对影响PCM传热性能的因素进行综述,并对其传热机制进行分析。分析表明翅片的材料对PCM的传热性能影响有限;翅片的形状、体积分数、分布形式及倾角均会对PCM的蓄放热性能产生影响。翅片与其他增强潜热技术结合的应用方式,使PCM的传热性能和蓄放热速率进一步提升;并对其增强机制进行分析。对提升PCM传热性能的优化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改善PCM的潜热蓄放热性能,以促进潜热储能技术进一步发展。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