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5G时代的到来,推动了智能媒体时代智能广告的进一步发展,面对4G时代智能广告所面临的堆叠零散的数据困境与机械推荐的算法困境,5G带来的媒介新技术使得智能广告的“生产,传播,延续”取得了新进步,这种进步体现在创意也可以程序化,但这种程序化创意并不是机械的元素组合,而是以智能化为核心的人性化,动态化的元素交融,这种新的智能广告创意的运作模式可以用ICMBER模型来进行研究。
摘要:吴冠中一直在探究"具象"和"抽象"、"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倡导"形式大于内容",反对"无形象"的艺术创作。该文通过分析吴冠中作品中的点、线、面,得出其表达形式美的方式,解读其作品体现的抽象美,探讨他对于形式美的看法和对具象、抽象的把控。吴冠中作品中展现的形式美意在倡导艺术独立,这也是他对艺术美的追求。
摘要:目的:媒介记忆是人类一切记忆的桥梁与纽带,作为社交媒体空间的微博,汇聚着大量网友的交流与讨论,无疑是研究媒介记忆的重要网络社区。文章探讨在“回乡见闻”微博评论中,乡愁的记忆书写方式及其表达与回归过程,揭示乡愁如何通过微博这一社交媒体平台得以展现和传递。方法:文章借助网络大数据挖掘和情感分析法,以集体记忆和乡愁情感为理论基础,深入剖析微博“回乡见闻”话题中自主发声的传播主体建构的集体记忆与差异表达。结果:分析评论数据的关键词和情感倾向,发现微博“回乡见闻”话题不仅仅是春节仪式化的情感表达,更是乡愁的回归,人们在流动的地域和身份中表达着自己对家乡和过去的追忆,形成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乡愁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丰富的意象表达以及真挚的情感流露得以书写,微博评论的互动性也为乡愁的传播与共鸣提供了平台,使其在网络空间中得以扩散和深化。结论:乡愁在虚拟媒介的记忆书写是一种情感回归和文化认同的体现,为现代人在快节奏生活中寻找精神寄托提供了重要途径。深入探究乡愁记忆的情感内涵,传播好乡村故事,有助于建构人们对乡愁和对传统文化的依恋,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有益的启示。
摘要:目的:在“流动中国”背景下,更多老年人发生了空间位移,高龄的农村随迁老人脱离原有社会关系进入相对陌生的城市场域后,面临的是生活环境、地域文化、社会关系等的“水土不服”。对农村随迁老人来说,城市空间作为一种嵌入日常场域的实体媒介,对其生活场景的构建发挥着重要作用,会对其融入城市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文章对此进行深入分析。方法:文章通过参与式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对6名农村随迁老人进行为期3个月的观察和访谈,思考与探索城市空间作为一种媒介会对农村随迁老人城市生活产生何种影响。结果:城市空间有着与农村随迁老人过往所在的乡村空间截然不同的秩序。在城市中,农村随迁老人要面对的是家庭经济与任务、自我选择多重因素构建下的城市空间,其与以往乡村生活空间有所不同,而这会影响他们融入城市。结论:农村老人进入城市生活,脱离了原来熟悉的场域,对城市空间的使用处于弱势,这会影响其融入城市生活,但这不应是本该安享晚年的老人应有的状态。因此,应让家庭、社区、随迁老人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通过建构、赋值意义等方式发挥城市空间的媒介作用,推动农村随迁老人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
摘要:以图像为主导的景观消费正在引导着公众当前消费需求的转向,这为短视频与广告的融合传播提供了契机。然而,这种精准的"投其所好"正逐渐形成景观化的态势。尤其在短视频广告中,炫目的情景常常诱使人们将影像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欲望,陷入装饰过的景观之中。在此背景下,以景观社会视角为中心,分析抖音短视频广告景观消费的诱因及潜藏诱惑。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新媒体艺术渗透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由于其自身具有较好的交互传播效果,能进一步吸引人们的关注。当然,艺术作品的创设,离不开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技术实现方式,包括平台整合、代码驱动到舞台视听等,彰显了虚拟性创造艺术空间、体验性凸显文学情怀、娱乐性强化创作灵感、便捷性体现智能交互,以及多样性拓展创作路径等形式特征。
摘要:在大视频时代,短视频影像渗透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研究从多维度关照短视频这种传播形态的视觉力量,较少考察影像文本构建中的音乐要素。随着抖音神曲的破圈与传播,音乐脱离了影像文本,获得关注。本文以《什么是快乐星球》为个案,研究流媒体短视频传播中音乐不断破圈的现象,探析其风行背后的多元原因及影响。
摘要:乡村女性是传统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智媒时代乡村女性通过自媒体赋权,获得了乡村文化内容制作与传播的机会,重塑了乡村女性形象。乡村女性从刻板印象中被边缘化的群体转变为自媒体内容生产制作者,实现了从“边缘”向“中心”的僭越,新女性形象的树立有助于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腾飞和物质生活的完善,社会个体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精神文化产品供给增加。精品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持续出圈为综艺市场注入了一股“清流”,本研究聚焦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与叙事模式,探析其持续出圈的现实意义。
摘要: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席卷全球,成为二战后人们面临的最大一次全球性危机,在这场危机中,全球化进程速度减慢。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党和政府采取“世界公共卫生史上最具勇气、最为重大的举措”,领导人民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同时积极开展国际协调和国际合作,给世界送上一颗“定心丸”,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贡献力量,成为国际舆论场的焦点。传统舆论场形成“西强东弱”的固有局面,一些西方媒体和政客借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形象进行“污名化”,使得中国对外传播面临巨大的挑战。面对复杂的国际舆论形势,中国如何有效发挥对外传播的渠道优势,争夺国际话语权,是我国对外传播需要探索的重要课题。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