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冯延飞"
2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真实的诱惑——对于创作《希望的田野》的思考
收藏 引用
《电视研究》2003年 第7期 46-47页
作者:冯延飞吉林省艺术研究所 
一我们高兴地看到中国广大的农村在新时期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农民弟兄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都发生了跨越式的变化,因而才使得这块土地和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充满了生机、洋溢着快乐.这是当今农村和农民的最大真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写戏三味
收藏 引用
《剧本》1990年 第6期 60-28页
作者:冯延飞 
××同志:来信收到。谢谢你对我的信任。至于信中所提如何创作传统戏和新编历史戏,并让我介绍一下创作此类剧目频频得手的经验,也实在是没什么好说,只不过是如名家所言,捅破一层窗户纸罢了。我以为,写传统戏、新编历史戏自有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山高水长忆王肯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2011年 第12期 96-98页
作者:冯延飞吉林省艺术研究院 
我是当“书记”的时候认识王肯的,确切地说是我担当“冯书记”的时候认识王肯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生喙硬眼无人——我眼中的马金萍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1996年 第10期 69-72页
作者:冯延飞 
走进马金萍的书房,给我的第一印象并不是那琳琅满目的书、也不是占据书架一隅的红红绿绿的证书,而是蹲在书柜顶上的一只鹰——一只喙尖爪利、傲视一切的鹰。于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生活的歌者——著名青年演员李雪焱散记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2005年 第2期 96-98页
作者:冯延飞 
认识李雪焱是在1997年。准确地说,是在1997年并不繁荣的话剧舞台上。是剧作家赵东菊写了一个话剧《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使得我走进了已不再宏大辉煌的艺术剧场、是对戏剧还怀有的一种恋情和情绪使我走进了剧场、也是为了当时是搞理论研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山野的呼唤——记吉林电视台导演傅百良的艺术追求
收藏 引用
《中国电视》1996年 第8期 57-58页
作者:冯延飞 
就在电视剧《大雪小雪又一年》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时候,做为该剧导演之一的傅百良已悄悄地告别了剧中的那座小城、那条小街以及那流动的生活。他不是不喜欢那一切,何况这部电视剧又给自己带来了不少的荣誉:东北三省的“金虎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王琦作品初探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1996年 第2期 61-63页
作者:冯延飞 
一九九五年的秋天,在这金灿灿的收获季节里,王琦又摘取了一枚金灿灿的果实——他创作的相声《爷爷的生日》将参加由中国曲艺家协会、中央电视台共同举办的首届“候宝林金像奖”的决赛。这将意味着在短短不到六年的时间里,他这是第七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个小人物的人生档案——吉剧著名演员王桂芬侧记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1994年 第Z1期 57-58页
作者:冯延飞 
我轻轻翻开她的人生档案,我竟发现这个三十八岁的年轻人许多的年轻和不年轻——在生活上,她是一个固步自封的人,于是,便让人想起了老态龙钟之人的乐道安贫.在艺术上,她又是一个不知鸣金收兵的人,于是,看她排练和演出又让人们想起了乐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世纪末的收获——漫谈我省近年来的新人新戏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1999年 第12期 51-54页
作者:冯延飞 
在20世纪金丝绒大幕已经垂落,21世纪的钟声已经敲响之际,我们欣喜地看到一批年轻的剧作家由稚嫩走向成熟。无论是在创作思想上还是在艺术感觉上以及形式创新上,他们很少束缚,凭着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对艺术的忠诚与热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名旦盛喆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2003年 第8期 60-62页
作者:冯延飞 
可以毫不夸张地讲,盛韶在2002年吉林省首届二人转艺术节被评为“四大名旦”之前就已经是名旦了。而且她这个名旦是被观众所认可和拥戴的名旦。人们可以不认识盛喆,但却不能不被《送戏》中的大红桃、《没事找事》中的大棉花妻、《匿名红媒》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