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冯忠民"
1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冯忠民作品欣赏
收藏 引用
《陶瓷科学与艺术》2008年 第3期42卷 54-54页
作者:冯忠民山东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冯忠民FENG ZHON GMIN冯忠民,男,1970年出生,山东艺术学院设计学院陶艺系讲师。1991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同年就职于临沂师范学院美术系。1992年就读于西南师范大学油画研究生课程班。1995年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装饰雕塑及现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平行与交融——中国陶瓷琉璃的发展轨迹
收藏 引用
《陶瓷科学与艺术》2015年 第2期49卷 39-41页
作者:冯忠民山东艺术学院 
中国陶瓷与琉璃的发展都有着相互借鉴、材料通用、审美趣味相似(如仿玉效果)。因此陶琉文化有着平行发展、各成体系、交融借鉴、互相促进及在使用中互相替代,以致成为各历史时期的发展主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鲁东南黑陶浅考
收藏 引用
《戏剧丛刊》2007年 第2期 82-82,84页
作者:冯忠民山东艺术学院设计学院04研 
我国是世界著名的陶瓷古国.对人类的文化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尤其是我国的史前制陶史,各地区之间都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继承关系,时至今日并传承有续,在世界制陶史上罕与伦比,是中华文明的伟大象征与骄傲,也是人类文化史的重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析中国陶瓷发展史中窑炉改造的作用
收藏 引用
《陶瓷科学与艺术》2015年 第3期49卷 20-23页
作者:冯忠民山东艺术学院 
在中国历代陶瓷生产中,广大劳动人根据烧造经验不停的总结改进,南北各地出现了适应其当地气候、原材料和烧成工艺的不同窑炉,各时期的窑炉为适应陶瓷材料的改善需要不断的更新、升级,对当地的陶瓷生产起着促进作用,另外南北制陶工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鲁东南窑考——湖西涯砂壶
收藏 引用
《陶瓷科学与艺术》2010年 第8期44卷 37-40页
作者:冯忠民山东艺术学院济南250014 
中国传统黑陶自六千五百年前起即有窑内渗碳和窑外渗碳两种烧成方法,湖西涯砂壶的窑外熏烧渗碳工艺已传承千年,本文详细介绍其烧成工艺,历史传承及与风靡全球的日本乐烧工艺做一比较,揭示二者的烧成方法如出一辙。不难证明,日本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鲁东南窑考——莒南薛家窑
收藏 引用
《陶瓷科学与艺术》2010年 第7期44卷 38-40页
作者:冯忠民山东艺术学院济南250014 
间陶瓷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是中国现代陶艺发展的根基。薛家窑的黑陶烧制有着与众不同的原料以及高超的制坯烧成技术,其生产的黑陶被作为生活实用器而传承有续。它是中国传统窑内熏烧渗碳工艺的典范,也是人类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山东史前白陶制作及烧成工艺研究
收藏 引用
《陶瓷科学与艺术》2022年 第10期56卷 82-86页
作者:冯忠民不详 
研究中国陶瓷发展史是我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针对山东地区史前东夷文化陶器的研究中发现,作为东夷部落的大汶口、龙山文化陶器,黑陶等有辉煌的历史外,还有一种精美的白陶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虽然出土数量不多,但每次出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一代中速柴油机机体加工工艺研究
收藏 引用
《柴油机》2010年 第4期32卷 44-46页
作者:顾镇亚 冯忠民七一一研究所上海201108 
所研究的新一代中速柴油机机体内设计了滑油和冷却水通道,导致加工难度大幅度增加。阐述了利用组合刀具、高转速合金铣刀、抛物线深孔钻等刀具以及先进加工工艺,满足了机体的加工要求,提高了加工效率,避免了加工应力对机体关键部位加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微弧氧化机理及电击穿模型
收藏 引用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 第5期28卷 116-119页
作者:陈宏 郝建 冯忠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陕西西安710064 
为了研究微弧氧化的基本过程和机理,采用自行设计的气体介质电极击穿放电试验装置,测量了微弧氧化过程中阴极和阳极之间的距离与最低击穿电压的关系曲线,并建立了微弧氧化阳极气泡击穿理论模型和阳极等效电路。结果表明:最低击穿电压Vk...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辅助永磁体磁化方式对单畴GdBCO超导块材捕获磁场分布及其磁悬浮力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物理学报》2013年 第22期62卷 371-376页
作者:马俊 杨万 王妙 陈森林 冯忠青海师范大学物理系西宁810008 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西安710062 
通过对方形永磁体和方形辅助永磁体在液氮温度下对GdBCO超导体磁化后超导磁悬浮力的测量,研究了两种组态中方形辅助永磁体对超导体的磁化方式对单畴GdBCO超导块材磁场分布及其磁悬浮力的影响.结果发现,方形辅助永磁体的下表面和超导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