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冯绍伟"
1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山区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克服大高差设计探讨
收藏 引用
《科学技术创新》2022年 第4期 118-121页
作者:冯绍伟中交基础设施养护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011 
本文针对落地互通高差大、展线空间有限的山区高速公路大高差互通立交设计特点,探讨山区高速公路主线与被交路高差较大互通设计中的设计要点。山区高速公路大高差互通立交设计的控制因素较多,难度较大,根据不同工程环境状况可以选择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城市道路互通立交优化设计
收藏 引用
《工程建设与设计》2022年 第9期 83-85页
作者:冯绍伟中交基础设施养护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011 
总结了城市道路互通立交优化设计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探讨了立交主线,匝道平、纵面线形及平纵组合线形的部分设计优化方法思路,强调了互通立交优化设计中的立交匝道运行特点与通行能力的分析,指出了匝道优化设计的部分常见问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早强混凝土实验与极软岩巷道钢管混凝土支架应用研究
收藏 引用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5年 第4期32卷 537-543页
作者:高延法 刘珂铭 冯绍伟 曲广龙 谢浩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山东科技大学矿业与安全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90 
针对极软岩巷道支护中普通型钢管混凝土支架在核心混凝土尚未有效凝固时就被压坏的问题,进行了早强混凝土的配比实验,结合实验成果研发了早强型钢管混凝土支架,通过理论计算对比分析了早强型和普通型支架的早期支护反力。最后以北皂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蓄滞洪区内公路设计方法研究
收藏 引用
《科学技术创新》2019年 第10期 111-113页
作者:吉锴 冯绍伟中交基础设施养护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011 
随着公路路网的逐步完善,不可避免的公路建设在蓄滞洪区之内。本文将提出洪水对于公路的影响会对前期设计产生怎样的思路转变;前期设计时应当考虑哪些要点从而尽量减少公路建设对蓄滞洪区的功能的影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极软岩返修巷道钢管混凝土支架支护方案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煤炭》2014年 第11期40卷 36-39页
作者:高延法 冯绍伟 刘珂铭 黄华意 谢浩 朱德保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市海淀区100083 
为解决北皂煤矿海域煤系地层极软岩巷道变形速度快、变形量大、难以控制的支护难题,现场实测了原始地应力,实验室测试了岩石力学参数与水理性质。根据测试结果和围岩变形特点,设计了基于钢管混凝土支架的复合支护方案:支架断面设计为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钢管混凝土支架在千米深井中央泵房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煤矿安全》2015年 第5期46卷 164-166,171页
作者:高延法 刘珂铭 何晓升 王军 冯绍伟 孙德科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为解决华丰矿-1 100 m水平中央泵房巷道变形量大、变形持续时间长的支护难题,通过现场考察对巷道变形破坏原因进行深入分析,设计了高强度钢管混凝土支架复合支护方案:支架断面采用斜墙半圆拱形,支架主体钢管选用219 mm×8 mm无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循环荷载下粉煤灰复合地基竖向承载特性模型试验研究
收藏 引用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4年 第11期24卷 4669-4678页
作者:周盛全 徐秋 戴晨 李栋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淮南232000 东华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南昌330013 
为研究粉煤灰单桩复合地基竖向循环承载特性,开展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室内模型试验。通过监测桩身及土体变化情况,分别从桩顶累计沉降、土压力、桩身内力等方面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循环桩顶累计沉降前期呈现快速增长,而循环荷载比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模块举升车液压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
收藏 引用
《机床与液压》2017年 第15期45卷 101-105页
作者:何刘宇 李运华 世泽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液压系统及元件研究室北京10007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北京100191 
针对核电厂重型模块安装时水平搬运和垂直吊装的需要,研制了模块举升液压系统及整车调平液压系统,重点解决举升过质心后液压缸进入负值负载状态下的液压系统回路设计问题,首先采用两级举升的方案增强了系统稳定性,接着选择带机械锁紧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可回收桩锚支护基坑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收藏 引用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23年 第11期45卷 92-98页
作者:周盛全 戴晨 徐秋 柯宅邦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淮南232001 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造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31 
通过室内可回收桩锚支护基坑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探究基坑施工全过程对支护结构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地表沉降曲线呈凹槽形分布,坑后1倍开挖深度范围内沉降变形受施工影响显著。坑底最大隆起变形最终发生于坑壁附近,坑底以下1倍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循环荷载下粉煤灰群桩复合地基承载性能试验研究
收藏 引用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年 第2期26卷 108-115页
作者:周盛全 徐秋 戴晨 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安徽淮南232001 
在不同的循环荷载比和循环次数下进行循环荷载室内模型试验,从桩顶累积沉降、桩身应力、桩间粉煤灰应力和桩土应力比等方面分析循环次数和循环荷载比等因素对粉煤灰复合地基承载特性的影响。在循环荷载作用下,桩顶累积沉降与循环荷载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