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反应曲面建模(RSM)的制导弹药允许发射区参数模型设计方法。定义一个n顶点的多边形来表示允许发射区的几何形状,并采用一组二次多项式方程来建立允许发射区的数学模型。设计一组基于6自由度(DOF)模型的仿真实验来产生模型系数的训练数据集和验证数据集。其中,训练数据集对应的实验点采用D-最优设计来产生,模型系数通过对训练数据集的多元回归分析来确定。验证数据集用于验证利用拟合的系数得到的允许发射区是否满足预定的标准,其对应的实验点采用Sobol序列来产生。仿真实例表明,设计的参数模型满足允许发射区解算精度的要求,且可有效降低解算程序的计算复杂度。
摘要:机载布放式AUV是利用载机运送至特定海域上空,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空投方式进入水下,完成预定工作的自主水下航行器。AUV入水时会受到巨大的载荷冲击,严重时会导致机体折断、元器件失灵,甚至引起弹道失控。为此,文章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对机载布放式AUV的入水冲击问题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对不同入水速度、不同入水角度下AUV受力过程进行了计算,得出了不同入水条件下的速度响应曲线和压力响应曲线,可为机载布放式AUV的机体结构设计和投放条件研究提供参考。
摘要:基于HLA的框架和标准,设计了联邦的模型和各联邦成员,完成了由实时计算机、配线矩阵及信号调理单元、错误注入及中断单元组成的实时仿真部分和基于HLA的分布式数字仿真部分的开发,提出了基于软实时计算的方案对实时信息进行处理,并对实时仿真条件下HLA的时间管理机制和消息传递方式等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该平台很好地实现了系统的仿真与测试。
摘要:针对单处理器嵌入式系统软硬件划分问题,采用带权有向无环图进行建模,并将之约简,进而转换为多约束条件的0/1背包问题求解.由于基本粒子群优化算法无法求解0/1背包问题,故将遗传算法中的交叉、变异思想引入粒子群优化算法,提出了求解离散组合优化问题的遗传粒子群优化(GPSO)算法,采用两点交叉算子和非均匀变异算子对粒子的位置和速度更新方法进行了重新定义.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文中算法能有效地解决软硬件划分问题,具有良好的全局搜索能力,其寻优能力和执行时间优于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
摘要:针对武器控制系统典型的并发、实时应用,遵循COMET的开发流程,建立武器控制系统的需求模型、分析模型和设计模型,构建基于并发任务和连接器的软件体系结构。介绍系统各模型的建立过程,给出各模型的图形化表示,运用实时调度理论分析并发任务可调度性。结果表明设计的并发任务满足可调度性要求。
摘要:该文结合教育理论和远程网络教育的实际,对远程网络教学的体系结构及总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详尽的设计,依此为基础提出了远程网络教学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为教育网络化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摘要:跨介质运动物体具备能够适应多种流体介质环境的突出优势,但由于受自由面及流体影响,力学环境复杂,其运动特性难以预测。附加质量法是工程上解决物体与流体耦合问题的常用方法,但现有的附加质量结论无法直接推广到带自由面问题的跨介质过程。针对跨介质过程的时变附加质量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求解方法,研究了不同浸深时某柱体外形跨介质过程中出水阶段和入水阶段的附加质量变化规律。结论表明:出水阶段和入水阶段的附加质量随浸深的变化趋势一致,曲线相似;相同浸深状态时出水阶段和入水阶段的法向附加质量相近,线性特征明显;相同浸深状态时出水阶段和入水阶段的轴向附加质量、附加转动惯量和附加静距差距明显,2个过程不可逆。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可为各类跨介质结构体设计提供技术支持,也可推广至其他带自由面问题的附加质量求解中。
摘要:根据跨越水-空界面,在海水、空气两种介质中交替航行的构想,针对飞行器/航行器的气/水动布局设计矛盾,考虑穿越两相界面的巨大冲击载荷,基于可伸展环形翼设计,提出一种共形半环翼布局概念。设计了空中、水下两种基本布局形态,利用弹翼沿轴向对称旋转实现形态之间的过渡转换。采用CFX软件分析了该布局空中构型的气动特性和水下构型的水动特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0°攻角时,共形半环翼布局空中构型气动升、阻力系数接近于具有相同翼型、弦长、水平投影面积的平直翼构型的两倍,攻角增大到12°以后,气动升力较参考平直翼构型的增幅降低到百分之十几;水下构型与类鱼雷构型水动特性相当;空中构型在水下航行时,弹翼阻力约占整体布局阻力的50%,弹翼升力在攻角绝对值大于15°时约占50%,随着攻角绝对值减小所占比例迅速增加,3°攻角时弹翼升力占到98%,从而证明共形半环翼布局为适应水-空介质航行所设计的两种构型及其变体方案的合理性及必要性。
摘要:介绍了工具软件Creator和Vega的特点以及视景仿真的系统结构,并以此为平台进行跨介质航行器的视景仿真。首先构建视景仿真平台,然后进行仿真系统设计及原型程序开发,最后对跨介质航行器出入水以及在水面和水下的航行过程进行了仿真。通过视景仿真完成了水空跨越航行器系统完整设计周期的研究。仿真结果可以为跨介质航行器总体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手段。
摘要:为有效管理分布式开放实时系统(Distributed Open Real-Time System,DORTS)的CPU和网络资源,提供实时应用端到端延时确保,提出一种基于资源预留的分层调度策略。对于任务的调度,首先利用最大需求任务优先与最小可利用率节点适应算法将任务分配到各节点,然后在节点上采用基于服务器的两层调度架构进行调度;对于消息的调度,采用3层调度架构:在顶层为每个应用创建一个高级别调度器,负责调度应用产生的消息;在中间层为每个节点创建一个低级别调度器来调度所有的高级别调度器;在底层,一个介质访问控制调度器用于授权各节点对网络的访问。设计了EDF-SS(Earliest Deadline First with Slack Stealing)算法用于改进软实时非周期消息的响应性。仿真实验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