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刘之洋"
1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高强混凝土空心砌块砌体的性能
收藏 引用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 第6期23卷 596-598页
作者:祝英杰 刘之洋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004 
对 8 4个高强混凝土空心砌块砌体的受压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发现采用砌块强度≥MU15 ,砂浆强度≥M 10的砌体试件进行受压试验 ,利用砌体结构设计规范中的相关公式计算高强混凝土砌块砌体的抗压强度偏高 ,弹性模量偏小 ,不安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钢骨高强混凝土柱的轴压比限值
收藏 引用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 第5期24卷 488-490页
作者:徐亚丰 王连广 刘之洋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004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土木系辽宁沈阳110015 
在做出基本假定的情况下,通过分析钢骨高强混凝土柱截面中钢筋、混凝土和型钢的受力,确定出影响钢骨高强混凝土柱发生不同破坏形态的界限轴力,从而得出界限轴压比·在进一步针对轴压比的研究中发现,当钢骨高强混凝土柱截面中的型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组合楼板抗弯承载力研究
收藏 引用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 第1期28卷 122-124页
作者:秦桂娟 刘之洋 张素梅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004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90 
为研究压型钢板-混凝土粘结成整体的组合楼板共同受力时,特定型号的压型钢板及配筋条件下混凝土组合楼板的抗弯承载能力,依据试验现象分析,确立了简化的破坏模式.对简化破坏模式进行了受力分析,并利用虚功原理推导出组合楼板的抗弯承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钢与混凝土连续组合梁的塑性性能
收藏 引用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 第6期23卷 599-601页
作者:吴献 回国臣 王庆利 刘之洋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004 沈阳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辽宁沈阳110003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015 
对于两跨及三跨的钢与混凝土连续组合梁 ,提出简化塑性理论 ,推导出集中荷载下梁负弯矩区极限抵抗矩及极限荷载的计算公式 ,给出连续组合梁调幅系数的确定方法 ,对比组合梁实测与与计算的负弯矩区极限抵抗矩、极限荷载及调幅系数 ,误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AIS多小区同频信号实时盲分离的FPGA设计
收藏 引用
《电子学报》2017年 第9期45卷 2121-2126页
作者:唐然 吴虹 赵迎新 穆巍炜 徐锡燕 马肖旭 刘兵 刘之洋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天津300350 天津市光电传感器与传感网络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50 
针对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中相邻多个小区的同频信号相互干扰、无法解调的问题,该文采用多天线接收混合信号,通过在FPGA上设计独立成分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算法来对混合信号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人工智能及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97年 第1期23卷 50-53页
作者:姜绍飞 刘之洋东北大学沈阳110006 
人工智能是本世纪末迅速兴起的一门科学,本文论述了专家系统、神经网络及其优缺点和基于神经网络的专家系统,最后对它们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叠层橡胶支座隔震结构的原型测试结果分析
收藏 引用
《工业建筑》2002年 第1期32卷 14-16页
作者:潘开名 刘斌 刘之洋 李振波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沈阳110004 东北设计院岩土部沈阳110014 
对一个带有叠层橡胶支座隔震结构的原型减震台进行不同位置自然地震波的观测 ,根据减震台的结构设置建立了一个地基 -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计算模型 ,然后输入观测到的自然地震加速度波形 ,计算减震台台面的地震响应 ,并把计算结果与观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外包钢柱轴压比限值的研究
收藏 引用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 第6期21卷 745-747页
作者:徐亚丰 高红 王连广 刘之洋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学院辽宁沈阳110005 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辽宁沈阳110036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土木系辽宁沈阳110015 
组合结构的类型之一外包钢柱已经在工程中大量出现,经常遇到的问题却是:柱截面由轴压比控制,而不是由配筋来控制。轴压比是影响其受力性能的主要因素,当轴压比不同时可能会发生不同的破坏,为了避免发生脆性破坏,在设计时就会出现柱截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人工神经网络在外包钢混凝土框架柱设计参数预报中的适应性
收藏 引用
《土木工程学报》1997年 第1期30卷 73-77页
作者:姜绍飞 刘之洋东北大学 
将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应用于矿井结构设计中,意在探索出一条更简便有效的结构设计新途径.本文从网络结构优化和学习参数的角度探讨了神经网络在矿井结构应用中的适应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地下硐室围岩自稳结构及其支护方式
收藏 引用
《冶金矿山设计与建设》1999年 第1期31卷 10-12页
作者:王述红 刘斌 刘之洋东北大学 
结合南芬铁矿1#驱动站大硐室的工程条件,分析了大型地下硐室自稳结构的形成、特点、自稳结构破坏机理、自稳结构与支护方式的关系等,提出了一种服务年限较长、经济合理的复合支护方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