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刘传刚"
8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刘传刚盆景探索与实践系列讲座(一)
收藏 引用
《中国花卉盆景》2015年 第4期 46-51页
作者:刘传刚 
动势盆景的力度、山水盆景的清俊、树石盆景的飘逸、微型盆景的玲珑……令许多读者赏心悦目,心生共鸣。为了引导读者一探究竟,我们特邀中国盆景艺术大师刘传刚先生分别针对这几类盆景的特点和制作方法,做一个专题系列讲座,以便使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刘传刚盆景探索与实践系列讲座(五)
收藏 引用
《中国花卉盆景》2015年 第5期 48-52页
作者:刘传刚 
(四)雨林式盆景的制作过程1.雨林式盆景艺术形象的提炼以大自然为范本,师法造化,还需要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融二神于一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不能机械地去模仿雨林,而要进行艺术上的构思、提炼、取舍,调动各种艺术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刘传刚盆景探索与实践系列讲座(三)
收藏 引用
《中国花卉盆景》2015年 第3期 44-47页
作者:刘传刚 
中国人在盆景作品创作完成后,有一个对盆景的鉴赏和品评过程,这是挖掘艺术品潜在价值的过程。欣赏者面对盆景作品时,会让自己的感情和情绪参与进来,与艺术品进行心灵的沟通和对话,然后延伸到艺术品之外,享受那阔大无垠的想象和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刘传刚盆景探索与实践系列讲座(六)
收藏 引用
《中国花卉盆景》2015年 第2期 47-49页
作者:刘传刚 
(三)雨林式盆景作品的展示与欣赏在中国人的审美理念里,衡量任何艺术品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看其意境,看作品能否让欣赏者自然而然地投入感情.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从而产生精神的愉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雨林式盆景创作探索(二) 《艺海启航——刘传刚盆景艺术轨迹》摘辑
收藏 引用
《花木盆景(下半月)》2013年 第5期 78-79页
作者:刘传刚 
雨林式盆景的制作1.雨林式盆景艺术形象的提炼我们以大自然为范本师法造化,需要溶入作者的思想感情,融二神于一体,就是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不能机械地去模仿雨林,而要进行艺术上的构思、提炼、取舍,调动各种艺术、技术手段,去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海启航——刘传刚盆景艺术轨迹》摘辑 树石盆景创作探索(二)
收藏 引用
《花木盆景(下半月)》2014年 第2期 82-83页
作者:刘传刚 
环抱式环抱式树石盆景最适合用于表现气宇轩昂之树木的造型。在树石盆景中树与石的组织结构应该有多样的方式,或以石环抱树,或以树环抱石(图1、图2)。环抱式是树石结构的重要方式之一。围流环抱体现的是一种流动的美,在我国太极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树木盆景创作探索(二)《艺海启航——刘传刚盆景艺术轨迹》摘辑
收藏 引用
《花木盆景(下半月)》2013年 第7期 74-77页
作者:刘传刚 
如果形容直立式树木如人站立,那么倾斜式的树木就如人或走或跑、或倚或舞、或跳或跃的感觉。倾斜式树木盆景应该是在树木盆景中为数最多、最为普遍的一种形式,是变化最为丰富的一种形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小型盆景创作示范表演《艺海启航——刘传刚盆景艺术轨迹》摘辑
收藏 引用
《花木盆景(下半月)》2014年 第6期 82-85页
作者:刘传刚 
2012年4月16日,笔者在海口市锦园做了一场小型树木盆景——雨林式盆景造型示范表演。现介绍其全过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海启航——刘传刚盆景艺术轨迹》摘辑 树石盆景创作探索(三)
收藏 引用
《花木盆景(下半月)》2014年 第3期 78-81页
作者:刘传刚 
2008年5月23日,笔者在江苏常州宝盛园“首届中国高级盆景艺术师培训班”上做了一场树石盆景示范表演,现将其过程介绍如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山石盆景创作探索(四) 《艺海启航——刘传刚盆景艺术轨迹》摘辑
收藏 引用
《花木盆景(下半月)》2013年 第12期 70-71页
作者:刘传刚 
山石盆景创作演示2012年4月13日,作者应邀在海南花卉大世界锦园盆景教研室做了一场山石盆景专场示范表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